吸烟会导致口腔白斑癌变吗?
来源:中国医师网(www.cmda.org.cn)
近日,北京口腔医院院长孙正教授介绍,该院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口腔白斑的癌变与吸烟有密切相关性。吸烟者口腔白斑的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发生率、癌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并且随着吸烟数量增加、吸烟年限延长而明显增高。标签:口腔白斑癌变 吸烟 据孙正介绍,口腔癌发病在世界恶性肿瘤中排位第六。口腔白斑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口腔癌前病变,其癌变率为7%~15%。其中,非均质型白斑癌变率可高达15%~40%。口腔白斑癌变机制复杂,癌变原因一直未能明确。 北京口腔医院对110名于该院确诊为口腔白斑患者的观察发现:在不吸烟的52名患者中,口腔白斑轻中度上皮异常增生3名,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及癌变2名,癌变率为3.85%;在吸烟的58名患者中,口腔白斑轻中度上皮异常增生4名,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及癌变11名,癌变率为18.97%。吸烟患者的吸烟史为2年~50年,吸烟量在每日2支~40支,平均吸烟包年数为22.2(吸烟包年数=吸烟年数×吸烟包数/天)。在吸烟包年数≤10的24名患者中,轻中度上皮异常增生1名,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及癌变2名,癌变率为8.33%;在吸烟包年数在11~30的28名患者中,轻中度上皮异常增生2名,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及癌变4名,癌变率为14.29%;在吸烟包年数在31~50的6名患者中,轻中度上皮异常增生1名,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及癌变5名,癌变率为83.33%。由此提示,吸烟是患口腔白斑的重要因素。随着吸烟包年数增加,口腔黏膜上皮发生了质的病变,增大了癌变几率。 此外,该院开展了一项有关吸烟对口腔黏膜组织DNA损伤的研究。研究对54名吸烟口腔白斑患者进行了口腔脱落黏膜细胞核、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检测。结果显示,这些反映口腔癌前病损程度与癌变危险性的指标,均显著高于不吸烟者。 孙正提醒,口腔白斑在临床上分为暂时性、肯定性两个阶段。一些患病不久的吸烟者在接受医生戒烟劝阻后,口腔白斑自然消退。
口腔白斑手术后会复发吗
口腔白斑是中老年人较常见的口腔黏膜病,是口腔癌前病变之一,其癌变率约为5%。口腔白斑好发于唇、颊、舌、腭等黏膜上,一般无自觉症状,初起时呈乳白色斑块,表面光滑,平或稍高出正常黏膜。
发病原因:一是吸烟与白斑有密切关系。二是白色念珠菌与白斑有密切关系。具国内学者调查,我国口腔白斑患者中,白色念珠菌阳性率为34%左右。推测少数白斑患者,白色念珠菌可能是其中的一个主要致病因素,而对于另一些白斑患者,白色念珠菌可能是其中一种联合病因因素之一。三是与全身因素有关,其中与气血循环障碍有很大关系。一些患者用中药活血化瘀取得较好的效果就是一个例证。四是局部剌激有关。
口腔白斑常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斑块状: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均质型较硬的斑块,平或稍高出粘膜表面,不粗糙或略感粗糙,柔软,可无症状或轻度不适感。②颗粒状:口角区粘膜多见,在充血的粘膜上白色损害呈颗粒状突起,表面不平,可有小片状或点状糜烂,刺激痛,本型白斑多数可查到白色念珠菌感染。③皱纹纸状:多发生于口底及舌腹,表面粗糙,边界清楚,周围粘膜正常,白斑呈灰白色或垩白色,患者除粗糙不适感外,初起无自觉症状,亦可有刺激痛等症状。④疣状:损害呈乳白色,厚而高起,表面呈刺状或绒毛状突起,粗糙,质稍硬,多发生于牙槽嵴、唇、上腭、口底等部位。⑤溃疡状:在增厚的白色斑块上,有糜烂或溃疡,可有或无局部刺激因素,可有反复发作史,疼痛。口腔粘膜白斑的好发部位为颊,唇次之,舌、口角区、前庭沟、腭、牙龈也有发生,双颊白斑最多见,往往位于咬合线处,宽约1cm左右,有的延及口角。在口角1cm处为唇联合区,该区白斑应警惕恶变,特别是伴有白色念珠菌感染者。
口腔粘膜白斑早期预防重点在于祛除刺激因素,如戒烟、禁酒,少吃辣、烫食物等;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也应除去;更换金属修复体,避免不同金属修复体的电流刺激;局部可用0.1%-0.3%维A酸软膏涂抹,但不适用于充血、糜烂的病损,也可用鱼肝油涂抹或内服鱼肝油。若白斑在治疗过程中有增生、硬结、溃疡等改变时,应及时手术切除并做进一步检验。
口腔白斑再中医方面可归如入寒凝气滞、血虚风燥等症,治疗常以活血化瘀、芳香化浊、温阳散寒、滋阴养血、益气固本等法。 治疗
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戒烟、酒,去除不良修复物;拔除残根残冠和异位牙等。
2.口服维生素A,2.5万单位,3/d。
3.用0.01~0.3%维甲酸软膏局部涂有去角质作用。或用鱼肝油在病变部位按摩。
4.小范围的白斑,可用手术切除,定期观察。
5.有条件可作冷冻治疗。
6.病变较轻者,可不作特殊处理,定期观察。
注意:禁用腐蚀性药物如硝酸银等烧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发布者:实习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bykq888.com/wenda/1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