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禁毒手抄报的图片
现实中,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严重问题。来自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数字表明,我国最近几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终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据不完全统计,16岁以下的少年吸毒人数有所增加,青少年已成为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
目前,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在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怕学生知道毒品。认为禁毒教育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冒险尝试;二是认为禁毒教育是公安部门的事,与学校无关。这些认识误区的一个前提,就是目前在校学生吸毒者罕见。事实上,毒品蔓延的速度相当快,若等到毒品在校园时再来教育,则为时已晚。由此可见加强禁毒教育,做好超前预防工作,是解决青少年吸毒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出路。
自1997年国家教委规定把禁毒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正式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大纲以来,六年来我校通过“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青春期专题讲座”、“青年志愿者宣传队”、赴禁毒教育基地参观等多条渠道对家长、学生、社区居民广泛开展了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不让毒品进我家”等宣传教育活动,还组织教师面向市、区专家开了一节“美丽的罂粟花”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学校对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有效性得到家长、社区及区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学校优良的校风带动着周边小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对所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具有明显推动作用。学校2001、2002年连续两次评为“石泉社区教育先进学校”、2002年被授予“创精神文明特殊贡献奖”。
至于如何搞好学校禁毒教育,还有待于大家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但有一点必须肯定,目前毒品虽尚未在学校出现,但“防患于未然”总比“亡羊补牢”为好。加强毒品预防教育仍然是学校德育工作一个方面,今后学校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禁毒工作的实践探索: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开展预防毒品犯罪宣传教育工作。
把禁毒教育列为学校教育工作计划中,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起来;与学校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与培养青少年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结合起来,要做到教育工作常抓不懈。
二.领导到位,加强对学校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多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毒品预防教育活动。
1、成立毒品预防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书记、校长任组长,政工教导任副组长,组员由年级组长、家长委员会代表、青保教师、校长助理等成员组成。
2、制定有关学校防毒、禁毒的制度和措施。领导小组指导学生开展禁毒知识宣传、自护教育、志愿帮教等工作,并负责具体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三.加强教育,增强青少年拒毒防毒能力。
1、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禁毒氛围。
(1)多层面、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学校领导、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可以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宣传栏、开展 “远离毒品”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主题班队会、演讲、征文等形式宣传毒品的种类、性能、危害以及远离毒品的方法和知识,使100%的中小学生都能深刻认识毒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自觉抵制、远离毒品,从而使广大青少年自觉增强防毒的意识和决心。
抓好“国际禁毒日”宣传。每年的“国际禁毒日”,学校可以通过升旗仪式,校班会课,及主题黑板报、电脑小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观看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剧目,开展禁毒教育知识竞赛,禁毒教育有奖征文,阅读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禁毒卡通连环画口袋书,参观禁毒教育图片展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禁毒宣传预防教育工作。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学校的法制教育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从生活知识、生活规则、生活礼节这样一些初级生活准则的教育入手,来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的基础。这也是青少年自我防范的最重要的第一步。青少年吸毒犯罪,并非都是有意要藐视法律,而主要是缺乏生活准则的修养,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合乎生活准则的判断。第二层次,是加强青少年生活准则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修养的教育。这是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关键,也是青少年自我防范的一道最直接的屏障。许多青少年在这方面的修养,大大低于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如果我们的学生不懂得和不遵守社会生活准则,没有和缺乏社会的公德修养,就会在客观行为上出现偏差。
学校将通过思想政治课中的法制教育、法律知识竞赛、通过请区公安分局负责禁毒教育的警官到学校做报告,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以自我互动教育、体验教育、亲子双向教育、集中授课等形式,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在体验中增强法制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通过建立法律服务设施,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咨询,为青少年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不同特点,开展有所侧重、分层次的禁毒教育活动,使中小学了解毒品的危害、预防毒品的基本知识及禁毒政策与法律法规,掌握拒绝毒品的方法与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从小抓,重在防,确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
在普遍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同时,把初中二年级学生作为毒品预防主题教育的重点。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探索适合于初二学生特点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典型带动全局,并运用解剖麻雀的方法,不断探求规律特点,推动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帮助少数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卫生老师结合“青春期专题讲座”等形式,分析吸毒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毒品预防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可以介绍“什么是毒品?”、“日益严重的毒品问题”、“吸毒的危害”等从医学角度,生理学角度使学生们认识到与“吸毒、贩毒”这一触犯刑律的错误行为作斗争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用积极健康的文化熏陶青少年,丰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使青少年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精心选择、积极推荐一批适合青少年的优秀文化读物、影视作品、歌曲等,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开展“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讲一个好故事”、“看一部好电影”、“唱一首好歌曲”等活动,有计划、有主题地组织青少年开展健康有益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开展“青少年暑期禁毒自护教育” 活动,向青少年普及拒毒、防毒知识,教育他们自觉远离毒品,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青少年对毒品的免疫力。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业余爱好,通过广泛的禁毒宣传教育,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与社会压力,以营造一个有利于禁毒的社会文化氛围。尤其在每年6月26日的“国际禁毒日”,要充分运用校刊、广播网、宣传栏等来宣传禁毒法律法规知识,揭露毒品的危害,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自我保护意识。
读书节意义由来主要内容
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决议,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也译为“世界读书日”、“世界书香日”),这一天各地的书店都悬挂出醒目的庆祝标志--一本打开的书,中间是一颗心。巧合的是,4月23日也是英国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维加3位著名文学大师的辞世纪念日。
“世界读书日”的目的是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并以此对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人们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表示感谢和尊重。
虽然这个节日的历史还不长,然而它已在世界上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响应: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朗读马拉松比赛;加拿大的多伦多举办加拿大读书节活动;1996年开始,美国将每年四月定为“全国诗月”;英国政府接受了“世界图书日”的倡议,另选定了庆祝日期……
读书节是为响应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市政府文教办的号召,配合94-97“读书工程”大型读书活动,针对大专院校学生重视实际操作,忽视文化知识底蕴积淀这一不良风气,为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道德,提高学生素质,增长知识,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团委、宣传部、德育办公室、校学生会于1995年联合创办的大型系列活动。
自1995年9月创办以来,读书节已历十年,举办四届(第一届的主题:我爱读书;第二届的主题:春天•书香•读书人;第三届的主题:腹有书香气自华;第四届的主题:纪念中国电影百年)。
在今天各种现代化的手段使得知识的传播不仅仅局限于读书,各种大众传媒和知识的运输渠道无疑使我们个人的知识构架更加立体化、实用化、科学化。莘莘学子步入大学的殿堂,在这瑰丽神圣的宫殿之中,我们不能满意地看到理想中的水晶塔。如何正确地引导,如何能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之中营造出一个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读书节为我们提供了契机,开辟了向大学文化淡漠挑战的道路。读书节旨在引导广大同学多读书,读好书,形成读书热潮,促进校风、学风,以及文明校园的建设,弘扬民族文化,逐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随着内容的不断丰富,形式的不断创新,读书节越来越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成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品牌。
“读书节”活动期间主要开办有专题讲座,曾邀请到中国社科院信息中心主任李惠国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著名作家海岩、著名编剧何冀平、著名教授陈山、苏牧、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艺术人生》剧组全体成员、白岩松、台湾东森电视台《晚间新闻》制片人、主播卢秀芳、香港著名电影人黄百鸣、内地著名音乐制作人张亚东、电影人张杨、蒋雯丽、顾长卫、音乐人高晓松等著名人士来我校交流。读书节已经成为中国传媒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活动品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 4月23日定为“ 世界阅读日 ”希望藉着这个重要的日子,向大众,尤其是年青人和儿童推广阅读和写作。为何会把世界阅读日定在4月23日?
原来这个日子在文学史上是有特殊意义的。莎士比亚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便是于1616年4月23日逝世,除此之外,许多杰出的作家如 Maurice Druon 、K.Laxness 、Vladimir Nabokov 、JosepPla 和 Manuel Mejia Vallejo,都在4月23日出生或辞世,把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可说是别具意义。
12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确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2007年4月23日是第10个“世界读书日”。自1995年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政府的支持下,出版机构、学校、图书馆、社区等各界人士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日庆典活动,把读书日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日。
但是,在中国,这个世界性的读书节还未被社会公众所知晓,更谈不上是节日。据搜狐读书网站2004年调查显示: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仅占6%,27%的人虽听说过但不知详情,67%的人从未听说过这个日子。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为共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激发全民读书的热情,让我们认真读一本好书吧!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据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很多国家在这一天或者前后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内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图书馆、媒体、出版商、学校、商店、社区等机构团体在这一段时间里都会做一些赠书、读书、演戏等鼓励人们阅读的事情,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热闹闹的欢乐节庆。很多在国外生活过的人都对这些活动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呼吁我们国家也开展类似的活动。
1997年1月,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广播影视部、新闻出版署、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九个部委共同发出了《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这是以发展图书馆事业为手段,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为目的的一项社会文化系统工程。
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这是实施全国“知识工程”的重大项目。几年来,在全国各地都组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2004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将每年的“全民读书月”活动交由中国图书馆学会负责承办。中国图书馆学会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为宗旨的“知识工程”,进一步激发全民读书的热情,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准备于今年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大型活动,让全国公众都知道“世界读书日”。
◆ 为什么要读书
根据 “第四次 (2006)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的数据显示:
2005年 我国广义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为 42.2% ,狭义的识字者阅读率为 48.7% 。六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调查数据:
1999年 60.4% ;2001年 54.2%;2003年 51.7% ;2005年 48.7% 。
2005年 比 1999 年下降了 12.7% 。
◆ 读书三功用: 怡情、傅彩、长才
怡情 使人即使独处幽居也可不失生活的情趣
傅彩 使人善于言辨或烘托气氛
长才 则使人圆观周览,于待人、接物、进业,更加精熟完满 。
附:欧美的读书节风情
无论是英国"打造读书人的国度"的理想,还是法国"阅读并不仅仅是一种私隐性的行为,而是要和别人的思想相遇,把自己向世界开展"的宗旨;无论是美国"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在后面"的政策,还是联合国"阅读改变世界"的倡导,读书节都是推动人们养成读书习惯的世界性风潮。
随着读书节成为现代文明的形态之一,丰富多彩的读书节活动不仅是刺激人们阅读,而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进而演化出各类专项阅读活动,贯穿于全年度。持续多年的深圳"读书月",从时间长度上与英国的爱丁堡艺术节相当,是阅读文化中卓然可见的创举。
读书节激发阅读情趣
无论在伦敦地铁,还是在飞机上,以及穿越英吉利地下隧道的"欧洲之星"高速列车上,识别英国人的最好方法就是看谁在拿着书读。东欧国家的一位外交大使在离开伦敦时说,"书籍是英国的货币"。
英国人在音乐、绘画、建筑艺术上都自愧不如欧洲大陆,但他们引以为豪的是对文字的擅长,不仅给世界贡献着大量的诗人、小说家、文艺评论家,而且每年给世界提供10万册新书,是所有英语国家的总和。英国人的报纸阅读率居全世界第一,他们对阅读的热衷似乎与生俱来。
尽管如此,英国仍在通过读书节来"打造读书人的国度"。1997年英国举行首届读书节,目的在于推动人们喜爱书籍和喜欢阅读。2006年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发起"快速阅读"倡议,希望畅销书作家和文学家每年为成年人编写内容简略的书籍,鼓励成年人阅读书籍。到了今年,30多本快速阅读类书籍出版,其中有小说《美梦成真》、生活技巧类书籍《走向成功的十步》、讲述戒烟故事的自传《燃烧的激情》等。去年初,笔者在伦敦巧遇英国广播公司(BBC)著名战地记者辛普森首发新著《战场中的20个传奇》,他讲了在伊拉克战争中被美国空军误袭险些丧命的故事,听起来让人竖起头发,也为同行"舍身求真相"的精神深深钦佩。
英国读书节现在是每年3月6日举行,明年的活动现在已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其中的一项活动是,让全国儿童写短篇小说,内容不限,然后由作家评出优秀作品,汇集成书。颇有趣的是,凡入选文集的作者,将被邀请到出版社,亲眼看他们的小说是怎样变成书的。另外一项鼓励成年人读书的活动是,你只要在购买推荐书目中的一本时留下姓名地址,就有可能在全国抽奖中获得100到500英镑的奖券,以便买更多的书。
读书活动贯穿全年
英国的读书活动贯穿全年,每年单是学校、图书馆、书店所举办的庆祝活动便已超过1000项,其中包括故事人物模仿大赛、午间故事时间、各类型的书展等。有些教育机构和书店还会向小朋友发出面值1英镑的图书日代用券,让他们到图书日成员书店换购一本喜欢的书。
最闻名的读书活动应该算是爱丁堡艺术节,始于1947年,是世界大型综合性艺术节之一,其宗旨是加强欧洲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推广高雅艺术。每年8到9月长达一月的时间里,7大国际艺术节轮换"上演",热闹非凡。
艺术节的重头大戏都是世界一流水准,图书节上世界名流朗读自己的作品,能掀起阅读浪潮。在这里朗读过作品和进行讲座的人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全球畅销书《哈里·波特》的作者罗琳等等,非常吸引人。爱丁堡文学酒吧也已经小有名气,苏格兰伟大诗人、小说家们的作品在这里诵读,可谓是新兴的文化产业。
读书不是一种私隐行为
法国的读书节是世界上少见、倾国家全力去推动的文化节庆。政府鼓励这样一种认识,即阅读并不仅仅是一种私隐性的行为,而是要和别人的思想相遇,把自己向世界开展。
每年10月14日至16日,法国的"欢乐中的阅读"(即读书节)把作者、译者、出版社、书店、图书馆到各种读书协会、广大读者联合起来,在国内和全球100多个国家组织4000多项规模不一、形式多样的公众阅读活动,以便人们共同分享书籍、阅读、书写与文学创造的快乐,尤其是吸引平时因各种原因而疏远书籍的人们,以培养他们对书和阅读的兴趣。
读书节期间组织的各种以营造欢快读书气氛和鼓励阅读为主旨的文学活动,刻意超越学校和图书馆之类的传统文化教育场所的界限,不仅占据车站、街区广场、集市、咖啡馆、电影院、剧场、互联网等公共空间,而且还深入到医院、诊所、监狱、养老院,力求真正做到让所有人--无论是病人、老人、服刑的犯人,还是家境贫困的穷人--都有机会接触书籍,享受阅读的权利。
法国读书节活动中值得关注的是,在巴黎和外省大城市举行的文学与美食为主题的"书宴",其中有趣的内容之一,便是在各地的室内菜场或露天集市上,安排职业演员吟诵阿皮修斯、拉伯雷、柯莱特或卡恩·布列欣等著名作家作品中颂扬美食佳肴的片段。
法国的读书节创办于1989年,最初命名为"阅读疯",后又一度叫做"书香时代",现在已定名为"欢乐中的阅读"。17年来,这一节日发起者的那个让人人享有阅读权利以及通过阅读,倡导文化的多样性表达与对话的初衷却丝毫未曾动摇。如今,它已成为一项在法国、欧洲乃至世界各国深受欢迎并具有很大影响的文化活动。
推进读书是国际大事
读书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重视。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决议,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力争"让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获得图书",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并以此对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人们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表示感谢和尊重。这一天,各地的书店都悬挂出醒目的庆祝标志:一本打开的书,中间是一颗心。
世界读书日历史虽不长,已在世界上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响应。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朗读马拉松比赛,加拿大的多伦多举办加拿大读书节活动。从1996年开始,美国将每年四月定为"全国诗歌月"。之所以选择四月作为诗歌月,是因为美国诗歌学会想把诗歌月安排在学生上学的学期间,这样学校和学生就能够充分参加进来。另外,四月本身也屡屡在诗歌中被提及,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诗人T.S.艾略特称"四月是最令人痛苦的一个月",那么把这个忧伤的月份作为全国诗歌月来庆祝,或可冲淡它的忧郁气质。
在美国诗歌月期间,全美的出版商、书商、文学组织、图书馆、学校和诗人都齐聚一堂,颂扬诗歌,赞美和纪念它在美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成千上万的商业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参加诗歌阅读、节日庆典、图书展览、诗歌沙龙等等各种庆祝活动。每年,主办者美国诗歌学会都会印制和发放20万张官方海报,免费邮寄给全国的教师、图书馆员和书商,提供大量实用性操作指南,指导教师如何在四月教授诗歌,书店或图书馆如何举办一个诗歌图书展览,以及如何主办诗歌朗读会和诗歌竞赛等等。
今年诗歌月前,诗歌学会别出心裁地组织了一场搜寻"诗歌粉丝"的运动,在全美各地选拔最重量级的诗歌"发烧友",参选的人需提供证据显示自己对诗歌的狂热激情。结果参赛情况相当火爆,远远超出主办方的预期。诗人们在诗歌月中纷纷亮相,主持庆祝仪式和朗读活动,甚至连孩子们都被吸引前来参加,站到麦克风前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喜爱的诗歌。
读书节来自美丽的传说
从世界各地来看,读书节已成为当代社会的文化景观,而且是最近20年的新风潮。不过,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读书节",最早可追溯到1926年西班牙国王首次设立的"西班牙自由节",并把伟大作家塞万提斯的生日10月7日作为这个节日的庆祝日。
1930年庆祝活动移到4月23日--塞万提斯的忌日,碰巧这一天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由此相沿成习,如今每到这一天,书籍减价10%,玫瑰花的价格则陡然上涨。
世界读书日就来源于此。巧合的是,这天是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维加3位著名文学大师的辞世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巧合之外,则是人们对书籍的热爱和对阅读重要性的深层认识。无论是世界读书日,还是我们深圳的读书月,主旋律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中学生绘画作品怎么写创作背景,目的意义啊,急需!!!!
创作背景就是你在什么条件下画的这幅画,目的意义就是你画这副画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些什么。
以下是我从网上找的一个事例,请看:
创作背景:烟草像一个无形的杀手,侵害着吸烟者的健康,甚至吞噬着吸烟者的生命。90年代初,我国肺癌的死亡率由70年代的7.09/10万上升到90年代的17.54/10万, 比70年代中期增加了一倍半。在抽样调查的74个城市里,肺癌死亡已占全部癌症死亡的第一位。
目的和意义:旨在深化人们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增强人们的戒烟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希望可以选为满意答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发布者:实习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bykq888.com/wenda/13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