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战先峰剧情
» » 电视剧《特战先锋》剧情分集介绍
当前离线
UID5424 帖子57 精华0 积分125 威望245 点 海贝761 HB 贡献值0 点 阅读权限10 性别女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5-12-10 最后登录2010-5-28
帖子57 精华0 威望245 点 海贝761 HB 贡献值0 点 性别女 注册时间2005-12-10 最后登录2010-5-28
发表于 2010-5-20 12:26
|
电视剧《特战先锋》剧情分集介绍
电视剧《特战先锋》剧情分集介绍
特战先锋云集了庹宗华、肖轶、李子雄等知名演员。该剧不妨一看!
请欣赏电视剧特战先锋介绍
片名:特战先锋
导演:刘猛
类型:内地剧
主演: 庹宗华 肖轶 李子雄 唐文龙 矢野浩二
特战先锋剧情介绍:
两人又招募了上海滩着名的风流老千小K,燕子门的掌门人燕子六,建筑系硕士、中共的谍报员书生,日本陆军航空队战俘藤原刚和中村一郎以前的恋人、上海滩的歌女蝴蝶,几人通过了严酷的训练……
中村一郎逮捕了美国海军情报署的特工史密斯夫妇。美国海军上校梅乐斯找到了国民党,请求营救史密斯夫妇。中共南京联络站站长黄云晴通过潜伏在日军里的内线布谷鸟搞到了史密斯所在医院的地图和警卫配属,并交给上级黄天明。黄天明按照中央指示,将这份情报交给了国民党。突击队出发了,队员们空降渗透到南京并隐藏在萨尔神父的意大利教堂。日军很快发现了端倪,中村一边命令全城戒严,一边准备以史密斯为诱饵,等待突击队自投罗网。突击队成员们化装成日本劳军演出队来到医院,劫走了史密斯,并且把医院炸成火海。正当队员们准备返程之际,陈一鸣却表示,这次行动还有一项任务,那就是暗杀中村。书生负责来做蝴蝶的思想工作,他告诉蝴蝶,只要引诱中村在冷锋的枪口下五秒钟,就成功了。蝴蝶在狙击现场却放走了中村。小组成员们迅速转移,萨尔神父和孩子们被捕……蝴蝶懊悔不已。
当前离线
UID5424 帖子57 精华0 积分125 威望245 点 海贝761 HB 贡献值0 点 阅读权限10 性别女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5-12-10 最后登录2010-5-28
帖子57 精华0 威望245 点 海贝761 HB 贡献值0 点 性别女 注册时间2005-12-10 最后登录2010-5-28
发表于 2010-5-20 12:27
|
陈一鸣等人决定,制造众人被炸死的假象,然后让蝴蝶去接近中村。黄云晴主动去见了陈一鸣,她对陈一鸣表示,她和哥哥黄天明都感谢陈一鸣当年的相救,为了民族的利益,他们会尽一切可能帮助突击队行动。中村寻找蝴蝶多年,恋人再次相见,不由感慨万千。中村对好友岩本表示,自己这么多年寻找的,其实是一个爱情的幻想,一旦套出儿子的下落,就会亲手杀了蝴蝶。他让岩本准备了毒酒,在最后的晚宴上,蝴蝶将毒酒一饮而尽,并将枪口对准了中村,中村身亡……原来,岩本就是布谷鸟,给蝴蝶准备的酒也没有下毒。
中村一郎的父亲中村雄接替了儿子的职位,他发誓要为儿子报仇。日本731部队准备南下,前往华东前线参战。岩本弄到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中共把这份计划交给了委员长。委员长大发雷霆,GMD军队又派出了突击队去劫杀731部队华东派遣队。然而,国民党中却有人出卖了突击队,向日军提供了突击队的行动计划,以期诬陷CP。突击队决定实施自杀式攻击,炸掉731部队的专列,却没想到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已被日军监控。果然,在他们准备冲向专列的时候,被日军俘虏。岩本装势拷打突击队,却秘密告诉他们,CP会来营救。黄云晴亲自带队,在刑场劫走了突击队,并一路冲到机场,抢到了一台轰炸机,突击队摧毁了731部队……
中村雄开始怀疑岩本,黄云晴多次通知岩本撤回,岩本却表示要继续战斗。中村雄出动了自幼培养的行动特务小组樱花三人组,其中一人就是岩本以前的恋人北泽晶。突击队费尽心机,顺利接近了樱花三人组。黄云晴要求岩本把北泽晶引到狙杀地点,岩本痛苦地答应了……
樱花三人组被狙杀,中村雄气急败坏,他又出动了秘密特训的673特攻队,伞降渗透到重庆,暗杀GMD的委员长和CP的周先生。突击队员们搜索到53顶降落伞,军队内开始盘查日谍。黄云晴指示岩本,尽快弄到673特攻队的情报。673特攻队分成两拨,
www.kekedy.com 可可电影网 更新快 影片多 无病毒 无弹窗 速度快
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4。12反革命事变
四·一二事件 1927年4月12日中国国民党右派在蒋介石的示意下于上海对中国共产党的镇压。
背景及原因
1923年孙中山认为苏联是中国革命最大的支持者。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李大钊等人的帮助下,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提出联俄容共政策。次年成立黄埔军校。大量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有些任要职。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成为政治上的领袖,而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则掌握军权。7月,群众运动到达高峰,斗争土豪轰动一时;造成许多地主受害。
1926年在政治顾问鲍罗廷影响下在国民政府与国民党中共产党势力日增,并新成立农林部(谭平山)与劳工部(苏兆征),均以共产党员担任部长,另组成武汉总工会以向忠发、刘少奇、李立三为首,组织武装卫队滥动私刑、杀害工贼。3月,蒋介石用武力平息中山舰事件,和苏联顾问鲍罗廷以及共产党之间产生龃龉。7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蒋介石时任总司令。11月,北伐军已经控制了长江流域,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蒋介石则极力主张迁都他控制的南昌。11月22日第三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大会,中共代表谭平山表示北伐是农民革命的契机,会后便采取共产革命与国民革命上的双重支持策略。12月9日,国民政府迁至武汉。一个月后,南昌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中央党部驻南昌。
1927年国民党三全会后,斯大林派罗亦到武汉协助鲍罗廷组织农工阶层展开群众运动,农民协会、土地委员会成为有武装权力的组织。3月10日,武汉政府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突然免除蒋中正一切公职。蒋乃在南昌发表《告黄埔同学书》,表明不接受该决议。3月21日上海工人在共产党周恩来等领导下,占领了除租界以外的上海市区,并建立起一支2700人的工人纠察队,迎接北伐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率军开进上海。
3月24日,北伐军攻下南京。入南京时,北伐军和当地外侨冲突。有看法认为是共产党着意挑衅英人,杀害外侨。英美军舰以此为理由炮击南京,遂形国际冲突,是为“南京事件”。蒋严电阻止事态扩大,静候政府以外交方式解决。在蔡元培等国民党元老举发“共党破坏革命,危害国本之逆谋”后,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决议通过“非常紧急处置案”。
3月25日白崇禧说:工人旦有扰乱,驻军必将负责缴械。3月29日中共请示苏联,强调准备抵抗。4月,白崇禧任淞沪卫戍司令,配合蒋介石在上海清党。
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认为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部势力日益膨胀,“党中有党”,如不早日剪除今后会更难控制。再加上共产党人在北伐军攻克的地方搞“打土豪、分田地”的恐怖政策被大量国民党员所反对,于是蒋介石准备发动清党。各国租界在蒋保证不以武力改变租界现状后答应提供援助。
造成紧张局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4月6日张作霖在北京采取军事行动,冲进苏联大使馆,逮捕了躲藏在其中多时的58名中国人,包括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还查获并向外界公开了大量文献资料,证明苏联确实全面指挥了中国的颠覆政府的运动。(4月28日,李大钊等人被执行绞刑)
在北伐军北上过程中,长江流域约有上千名传教士逃离驻地,前往上海避难。1927年初,汉口英租界和九江英租界受到冲击并被国民政府收回,于是,上海的2个租界当局采取了空前的行动,以确保租界的安全。英国调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在华军队,以保证上海公共租界不会像汉口和九江那样失去。法国方面也调集了一支部队,只是相当低调,未加声张。他们另有安排。2月26日,法国总领事那齐亚要求巴黎方面供应青帮领袖杜月笙武器弹药,不久,法租界巡捕房总捕头Captain Etienne Fiori为杜月笙和公共租界工部局总董费信惇在法租界华格臬路(Rue Wagner)的杜月笙公馆安排了一次秘密会见,费信惇同意杜月笙的武装力量可以穿过公共租界,前往位于闸北的左派基地,采取行动。杜月笙的青帮在劳工中也拥有庞大的实力,与共产党有时是竞争对手,有时也采取合作。杜月笙在法租界格洛克路(rue Brodie Clarke)组建了中华共进会。
经过
1927年3月28日,蔡元培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会议,吴稚晖提出发动“护党救国”运动。4月2日,中央监察委员会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参加者包括蔡元培、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李济深、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等人,在上海会议中提出检举“共产党连结容纳于国民党之共产党员,同有谋叛证据”,吴稚晖呈文控告共产党且谴责鲍罗廷,阴谋使中国变成苏联殖民地。广州政治分会主席李济深首先发言赞同。会议订立“清党原则”及组“清党委员会”,进行反共清党准备工作。
4月6日,蒋介石派军乐队把亲题“共同奋斗”的锦旗,送给上海总工会工人纠察队,以起到麻痹作用。与此同时,蒋介石指使青帮、洪门头目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等出面,组织右派团体中华共进会和上海工界联合会,以对抗上海总工会。
4月9日,蒋介石命令成立“淞沪戒严司令部”,由白崇禧、周凤歧分任正副司令,并颁发“战时戒严条例”12条。同日,中央监察委员邓泽如、吴稚辉、黄绍竑、张静江、陈果夫等联名发表《护党救国通电》(即“青电”),指责武汉国民政府的“容共”政策。4月11日,蒋介石密令各省“一致实行清党”。
4月12日凌晨,受蒋介石指挥的中华共进会和上海工界联合会帮派分子从上海租界冲出,向上海总工会纠察队的驻地闸北、南市、浦东、吴淞等处,发起攻击。之后蒋介石下令淞沪戒严司令部所属国民革命军第26军借口“工人内讧”对工人纠察队强行缴械,杀伤300多人。
4月13日,上海总工会召开工人大会,声讨蒋介石。会后,10万多工人、学生到宝山路国民党26军第二师周风歧司令部请愿。士兵向人群扫射,当场打死100多人,伤者不计其数,酿成大血案。接着,蒋介石下令解散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上海总工会,和一切共产党组织,搜捕共产党员及支持者,逮捕千余人,并将首要份子枪决。至15日,有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著名共产党人汪寿华被活埋,7月陈延年、赵世炎等遇害。
之后其他地方也开始清党。4月14日,李济深主持广州陆海空将领开会议决“清共”,第二天,广州全城大搜捕。在厦门、福州、宁波、南京、杭州、长沙(马日事变)等地,一大批共产党员也遭杀害。共产党称之为“白色恐怖”。
事变之后中共和国民党左派在武汉联合发动了讨蒋运动。4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蒋介石业已变为国民革命公开的敌人”,号召人民群众为“推翻新军阀”、“打倒军事专政”而奋斗。4月22日,宋庆龄、邓演达、何香凝、谭平山、吴玉章、林祖涵、毛泽东等39人,以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候补执监委员名义联名通电讨蒋,号召全国民众及革命同志,起来推翻蒋介石这个“总理之叛徒、本党之败类,民众之蟊贼”。
后果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和容共的武汉汪精卫政府对立,是为“宁汉分裂”。1927年7月,武汉汪精卫政府知悉苏联顾问鲍罗廷欲分化国民政府以助中国共产党夺取武汉政府权力之策略后遂决定取缔共产党言论,又通过“取缔共产议案”,罢黜鲍罗廷及其他苏联顾问。武汉在7月15日开始清党,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在7月中旬开始全面破裂。蒋介石通过此事成为了被国民党内反共的多数派支持,成了最高领袖。虽然不久由于北伐军在徐州失利而下野,但很快重掌大权,完成北伐,开始了在中国数十年的统治。
四·一二事件使共产党的发展严重受挫。共产党认为,这标志著国共合作的失败。国民党右派则认为共产党破坏北伐,清党使扫除军阀统一全国的事业得以继续进行并最终成功。四·一二事件之后,共产党内主张和国民党合作的陈独秀等人受到排挤,陈独秀甚至被中共认为是主张“投降主义”造成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武力清党毫无准备。数月后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在南昌发动八一南昌起义,开始了组建自己的军队,进而武装割据,直到掌握在中国大陆的政权。
帮助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件的杜月笙则事业顺利发展。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一度持此功谋求上海市长一职未遂。1949年在国共内战中,国民政府失败退往台湾之际,杜月笙害怕自己当年参与四一二事件的经历令共产党不会放过他,便逃到香港。
参考文献: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B%9B%C2%B7%E4
辛亥革命的内容、意义及影响?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一、革命导火索
1911年3月,武汉新军各标营均已经建立起文学社的组织。共进会主要集中于新军八镇第16协第32标发展会员。武昌起义时已经有5000多名士兵加入了文学社和共进会,约占新兵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文学社和共进会是新兴知识阶层的革命组织,新军士兵是发动革命的潜在力量,文学社和共进会一直以新军士兵作为主要工作对象。
1911年4月27日,赵声、黄兴等人在广州领导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而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数。牺牲者多为同盟会精英,当中包括有支持中国革命的日本人。
1911年5月8日,清朝廷成立皇族内阁,显示出清统治者毫无立宪诚意,令各地立宪派大失所望。5月9日,清政府实行铁路国有政策,宣布收回由民间出资建造的粤汉铁路、川汉铁路。这一举措引起湘、鄂、川、粤四省各阶层的强烈不满,掀起了四省保路运动,尤以四川最为强烈。
6月17日,四川民间各团体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推举四川谘议局议长 蒲殿俊为会长,副议长罗纶为副会长,张贴文告,四处讲演,甚至上京请愿。8月5日,在成都召开川汉铁路股东特别大会,8月24日,群众开展罢市罢课,9月1日,在川汉铁路公司股东会议的号召下,开展抗粮抗捐活动。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保路同志会领袖,封闭铁路公司和同志会。这一举措激起了大量群众到四川总督衙门请愿,赵尔丰下令清兵弹压,打死30馀名请愿群众,酿成成都血案。9月8日,成都附近农民在同盟会和会党组织阁老会的领导下组成保路同志军起义,围攻省城,与清兵交战,附近州县群众纷纷响应,几天内队伍发展到20多万。9月25日,“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同盟会成员王天杰、龙鸣剑等人领导荣县独立,荣县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清朝政府得知激起民变,成都被围后,非常惊恐,忙将四川总督赵尔丰免职,并调渝汉铁路督办端方署理四川总督,率一部分湖北新军入川。
二、革命经过
1.武昌起义
湖北新军原为张之洞所练的“江南自强军”,中下层军官不少曾官费派日留学,因而遍布革命党人。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渗透最广。保路运动酿成民变后,端方奉命率湖北新军入四川镇压。此时,武汉新军大部被调入川,武汉的防务非常空虚,革命党人认为这是发动起义的好机会。
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武昌召开由双方负责人和新军代表60馀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会上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被推举为总指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被推举为参谋长。共进会负责人刘公被推举为政治筹备处总理。起义总指挥部设于武昌小朝街85号文学社机关,正值筹备处设于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起义机关定为1911年10月6日(旧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后因准备不足,起义日期推迟到10月16日。
10月9日共进会人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孙武被炸伤。俄国巡捕前来搜查,受伤的孙武和其他人脱逃,但起义的文件,旗帜等被搜走,并在相邻的刘公住所内带走了刘公的弟弟刘同。湖广总督瑞澄闻得此事后下令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闻讯后,决定当夜发动起义,并派人给各营送信。当日晚彭楚藩、刘复基在起义总指挥部被捕、杨宏胜在运送弹药的路上被捕,10月10日晨三人被斩首。
新军工程营后队正目(相当于班长)熊秉坤等人决定提早起义,并拉来队官(相当于连长)吴兆麟作为起义军临时总指挥,熊秉坤为参谋长。1911年10月10日(农历8月19日)晚间八时(此时事发已无可考证,只能确定是日暮以后午夜以前事发),程定国(旧说是熊秉坤较为正确)发出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士兵首先发难攻占楚望台军械库,继而深受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影响的大部分新军共同响应。吴兆麟、熊秉坤率起义部队攻打湖广总督府,在南湖炮队的炮击下,起义军在次日黎明前,占领总督衙门,湖广总督瑞澄逃走。
10月11日黎明,起义军聚集在湖北谘议局大楼会议厅,新军八镇十五协二十九标二营司务长蔡济民召集会议,商讨组建军政府和推举都督人选。除革命党人吴醒汉、徐达明等十馀人外,还邀请谘议局议长汤化龙、副议长张囯溶以及议员,还有旧军官吴兆麟参加。会议请汤化龙主持。吴兆麟提议由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担任都督,立宪派一致拥戴,部分革命党人也因为黄兴、宋教仁不在武昌,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被害,孙武被炸伤,蒋翊武被迫逃跑,没有更好的人选表示同意,因此会议通过了以黎元洪为都督,汤化龙为民政总长(一说为总参议)。
11日上午,武昌全部光复。晚上成立谋略处。在谋略处的主持下,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公布军政府檄文和《安民布告》,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用黄帝纪元,宣统三年改为黄帝纪元4609年。军政府建立参谋部、军务部、政事部、外交部。以谘议局大楼为办公地,以十八星旗为军旗。谋略处以军政府名义发布《布告全国电》,《通告各省文》等文告通电全国。
10月12日,革命党人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二标士兵胡玉珍、邱文彬、赵承武等在汉阳发动起义,光复汉阳;随后赵承武率起义军攻占汉口。至此,武汉三镇全部掌握在革命军手中。
2.袁世凯出山
10月14日,经奕劻、徐世昌、那桐保举,监国摄政王醇亲王载沣任命两年前被罢黜,现在彰德养病的袁世凯为湖广总督,袁托病不就。10月22日湖南独立。10月23日江西九江独立。10月27日任命袁为钦差大臣,统率北洋军向武汉进攻。袁督师到鄂,驻节孝感萧家港。内阁总理大臣奕劻称病上奏辞职。11月1日,摄政王载沣被迫解
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为内阁总理大臣组阁。
11月2日,在攻下汉口之后,袁世凯便按兵不动,开始暗中与南方议和。11月3日清政府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11月6日,宣统帝下罪己诏,释放革命党刺客汪兆铭、黄复生、罗世勋。11月13日,袁世凯带卫队抵京任内阁总理大臣。11月16日,组成袁世凯内阁。12月6日,袁世凯迫使醇亲王载沣辞去监国摄政王职位,退归府邸。12月16日,调冯国璋来接替禁卫军总统,解除良弼禁卫军第一协协统职,调禁卫军炮队支援围剿山西革命军,分散禁卫军力量,又用准备出征的名义把禁卫军调出城外,派段芝贵另编拱卫军,驻扎城里。北京完全被袁世凯所控制。到12月18日南北议和谈判开始之前,当时关内18省都发生过武装起义,其中湖北、湖南、陕西、江西、云南、江苏(含上海)、贵州、浙江、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共十三省宣布独立,只有直隶、河南、甘肃、山西、山东五省在袁世凯控制下之外,其中山西、山东、甘肃境内宁夏地区都曾宣布独立,后被袁军控制。
3.革命后续发展
11月8日,在同盟会会员策划和支持下,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于南京城外六十里之秣陵关宣布起义。徐绍桢与上海都督陈其美及苏浙起义军将领商定组建联军会攻南京,徐绍桢任总司令。11月11日,联军司令部在镇江成立。11月24日至12月1日,在总司令徐绍桢的统一指挥下,联军相继攻占乌龙山、幕府山、雨花台、天保城等据点。12月1日晚,张人骏、铁良在下关乘上日本兵舰,狼狈不堪地逃离南京,住进了上海租界。张勋则率领残兵2000余人,出汉西门经大胜关渡江逃往徐州。后黄兴赶来加入指挥。12月2日一举攻占南京城(南京之战)。至此,长江以南全部为革命军据有。
清海军反正11月中旬,进攻武昌的清海军反正。海军提督萨镇冰,与黎元洪是师生,舰队参谋汤芗铭与汤化龙是昆仲,被劝反正。11月中旬,各舰自武昌下驶九江,萨镇冰称病离舰赴上海治病,黄钟瑛任舰队司令,经九江林森劝说,舰队归附革命军。
4.列强的中立与调停
12月2日,通过英国驻汉口领事葛福的斡旋,武汉革命军与清军达成停战协议。
5.南北议和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为诱胁革命军向袁世凯妥协,向湖北军政府多次试探,11月26日由英国驻汉口总领事葛福出面“调停”,向湖北军政府提出议和条件。湖北都督黎元洪等以军事失利,竭力主张妥协。
1911年12月初,南北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双方代表随即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举行谈判。伍廷芳代表革命军方面提出:清朝皇帝退位、选举总统、建立共和政府等条件;唐绍仪代表袁世凯向革命军进行要挟。与此同时,英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法国等帝国主义对议和施加压力,声称“中国的战争若持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与安全”,促使双方尽快达成协议。混入革命阵营的旧官僚和立宪派也竭力把南方引向拥袁的道路。在内外胁迫下,革命势力作出让步,孙中山发表声明,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世凯当大总统。革命势力对袁世凯的妥协退让,终于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6.南京临时政府
12月11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上海和汉口两地的17省代表来到南京,继续商讨建立中央政府事宜。12月14日,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根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选举总统,此时代表们分成支持在湖北立首功的黎元洪以及支持黄兴两派,相持不下。12月15日,代表获悉袁世凯赞成共和,决定暂缓选举临时总统,虚位以待袁世凯反正。
12月25日,孙文从法国马赛回国抵达上海。孙文由于有着比较高的威望,受到许多革命团体的支持,成为众望所归的总统人选。立宪派和旧势力也认为孙文是在争取袁世凯反正之前的总统人选。12月28日,在南京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预备会。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江苏咨议局会议厅召开选举临时大总统会。临时大总统根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第一条:“临时大总统,由各省都督代表选举之;以得票满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为当选。代表投票权,每省以一票为限。”选出。参加选举的有直隶、奉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十七省代表四十五人,孙文获得十七张有效票中的十六票,当选为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文在南京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并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1月2日,孙文通告各省废除阴历,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1月3日,各省代表会议推选黎元洪任临时副总统,并通过了孙文提出的临时政府内阁各部总长、次长名单,正式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下设十个部,陆军部总长黄兴兼任参谋本部总长,海军部总长黄钟瑛,外交部总长王宠惠,司法部总长伍廷芳,财政部总长陈锦涛,内务部总长程德全,教育部总长蔡元培,实业部总长张謇及交通部总长汤寿潜。此外,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法制局长宋教仁,印铸局长黄复生。1月11日,各省代表会议通过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为纲领,以南京为临时首都,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象征五族共和之意。1月28日各省代表会议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代表会为任参议员,推林森、陈陶遗任正副议长。
7.清朝灭亡
12月6日,袁世凯迫使醇亲王载沣辞去监国摄政王职位,退归府邸。
1月2日,清将领姜桂题、冯国璋、张勋、张怀芝、曹锟、王占元、陈光远、李纯、王怀庆、张作霖等十五人电内阁,誓死反对共和,请饬各亲贵大臣将在外国银行所存款项提回,接济军用。同日,京东发生滦州起义。
1月3日,陆征祥等驻外各使节电请清帝退位。1月5日,段祺瑞自汉口退驻孝感。
1月7日,清第一军总参赞官靳云鹏自汉口到北京,谋联合各军,要求共和。同日,日本轮船密运步枪一万二千枝,子弹二千万发,机关枪六挺,山炮六门抵南京。
1月10日,清军王怀庆镇压滦州起义。
1月12日王公会议,奕劻主依优待条件交出政权,载泽、载洵、善耆及恭亲王溥伟反对,并与良弼、铁良、毓朗等决组宗社党与南方对抗。
1月16日,袁世凯在下朝的路上,在东华门丁字街遭到京津同盟会分会组织的炸弹暗杀,炸死袁卫队长等十人,袁幸免于难。
1月20日,南京临时政府向袁世凯正式提出清室优待条件。
1月22日,孙文发表声明,只要袁世凯赞成清帝退位,自即行辞职,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得到这个保证后,便加紧了逼宫的进程。袁世凯以利害游说和买通庆亲王奕劻和那桐,并以金钱贿赂隆裕太后身边受宠的太监张兰德(人称小德张),威吓隆裕太后称大势已去,如果革命军杀到北京,则皇室生命难保,而若同意让位,则可有优待条件。
1月22日,英国公使朱尔典会同法、俄、日公使声明赞成清室退位。美国不愿干涉内政,不曾参加。
1月26日,在袁世凯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将领共47人联名致电内阁、军咨府、陆军部和各王公大臣,提出民军已答应对清朝皇室、王族及满蒙回藏各族的优待条件,陈情“即此停战两月间,民军筹饷增兵,布满各境,我军皆无后援,力太单弱,加以兼顾数路,势益孤危”,要求“恳请涣汗大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到2月2日为止,联名增加到50人。
1月29日,召开清廷御前会议,会上决定退位,以取得革命党人的优待条件。2月3日,隆裕太后授予袁世凯全权,与南京临时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条件。
2月4日,段祺瑞联合王占元、何丰林、李纯、王金镜、鲍贵卿、李厚基、马继增、周符麟等共九人发出要求共和的第二电,专致“近支王公、诸蒙古王公、各府部院大臣”,声言“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痛陈利害”。
2月10日,南京参议院通过《清室优待条件》和张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诏书》。优待条件第一部分即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
一,大清皇帝尊号不废,民国政府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
二,民国每年拨四百万元供皇帝支出。
三,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
四,清王室的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并由民国派兵保护。
五,德宗崇陵所有产用经费由民国支出。
六,宫内执事之人,继续留用,唯不得招阉人。
七,皇室私有财产,由民国派兵保护。
八,禁军编入民国陆军。
除上述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八条外,还有清皇族待遇之条件四条,及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七条。
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和逼迫下,宣统帝溥仪的母后隆裕太后接受清室《优待条件》,发布《逊位诏书》,宣布清宣统皇帝退位,并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退位诏书》由张謇起草,并由临时参议院通过,但其中,“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为袁世凯手下所添加。至此,大清帝国正式终结,并被中华民国取代与继承。统治了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两千年来的帝制也宣告灭亡。
8.临时大总统
宣统退位后,1912年2月13日孙文提出辞呈,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议决临时政府仍设在南京,并电袁前来受职;未受任前,政务仍由孙总统继续执行。袁世凯以北京兵变为由,坚持迁都北京。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解任,4月2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往北京,4月4日临时参议院议决该院迁往北京。
3月8日临时参议院又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试图通过内阁制对大总统的权力加以限制。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5月,北京临时参议院讨论国旗统一案。5月14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以五色旗左方上角占全旗四分之一置十九星旗为陆军旗,以五色旗左方上角占全旗四分之一置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商旗适用国旗,陆军旗和海军旗。该案咨达袁世凯时,袁提出仍以十九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6月5日获得临时参议院通过。6月11日,此案由袁世凯发布临时大总统令颁布施行。
三、革命影响
1.政治影响意义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当时成功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遂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政治体制,实行总统共和制。尽管因为现实社会条件的限制和统治者们对约法的蔑视,例如孙文为约制袁世凯而随意更改《民国约法》,袁世凯后来又因称帝而中止了约法,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体制并未真正贯彻实施,但这毕竟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在辛亥革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二千余年的帝制、专制思想都没有在中国完全消除,而且还一度具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尽管中国共产党声称在1949年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但一些人则认为,在实际运作上,所谓“真正的民主共和”还从来没有得以在中国全面实行——无论是北洋政府、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2]
2.思想影响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3.经济影响
此外,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除了袁世凯曾在二次革命之后曾短暂大致统一全国之外,其他中华民国的政权都未能直接统治整个中国(如号称统一的国民政府只能收到五个省的税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大陆再度统一。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4.社会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来得大。辛亥革命虽然常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当时中国其实缺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参与革命者也并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而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
辛亥革命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重新建构社会结构。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才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名的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的是具军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恶霸。
辛亥革命对于十八世纪后的人口剧增,清末的土地兼并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经济侵略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
5.生活文化影响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6.海外华人的影响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华人介入中国的革命活动是史无前例的,虽然革命活动主要在于挽救中国,但这一行动已对当地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影想大致可以分为:马新华人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马新华人团结力量的增长 ,新思想的涌现 ,政党政治的影响。
孙中山于1911年12月29日在南京就任临时总统后,许多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中立派及保皇派分子转而支持孙中山。武昌起义后,马来亚和新加坡各地华人剪掉辫子,另一方面,在同盟会和孙中山的号召下,当地华人也积极捐款支持革命运动。
当孙中山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展开革命之前,当地华人是不团结的,常有帮派和籍贯的斗争。不团结阻碍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帮派斗争影响华人社会的经济成长并阻止了不同方言集团的合作。
1906年,孙中山在吉隆坡主持同盟会支会成立仪式时发出警告说:当地华人的不团结最终将导致整个华人社会的崩溃。因此同盟会展开各种宣传活动,如阅书报社、夜校、戏剧表演,使到不同方言的集团为孙中山的革命而在一起工作,这使得不同籍贯的华人有机会学习相互了解,相互合作以解决共同的难题。通过不间断的联系,华人的团结精神和国民意识逐渐被加强和发展起来。1909年,在打巴成立的集群社就是灌输团结思想的组织。
另一项最主要的发展便是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的学校传播标准华语,主要目的在于打破使用以往的方言教学。这使得不同籍贯的华人间有了共同的媒介语。
孙中山的革命思潮带为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带来了新的思想,冲击了华人传统的旧社会和旧传统。利他主义,舍己为群,平等和自由之观念因此不断传开。鼓励设立女子学校,女人被允许加入社会活动和参加孙中山革命。
四、革命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6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中国人民解放西安的时间是1949年几月几日?
中国人民解放西安的时间是1949年5月20日。
民国38年(1949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南京、上海、太原等大城市。盘踞西北的胡宗南急令其一线兵力自同官(今铜川)、蒲城、龙阳镇、羌白镇等地后撤至三原、泾阳、咸阳、高陵、临潼一线,跨泾、渭两河构成保守西安的弧形防御态势,并有保存实力、经由汉中逃往四川的预谋。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各军已进抵口头镇、石桥镇、三原、永乐店、高陵一线,并于17日发起陕中战役,除以主力迅速西进咸阳以西地区追歼逃窜的胡军主力外,命令第六军进攻并解放西安。
18日凌晨,胡宗南等乘飞机仓皇飞离西安,留下第十七军军长兼西安警备司令杨德亮和西安警察局长萧文等率部守西安,并将临潼以西咸阳以东的防守各部统拨杨德亮指挥。杨德亮宣布西安全城紧急戒严。为便于迅速逃命,他又把该军主力集结于三桥一带待命。19日凌晨1时,杨匆匆把西安城防移交给西安市民众自卫总队,自己抽身逃跑。同日下午,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军长罗元发等率部赶到咸阳渭河北岸。
20日凌晨,该军强渡渭河,彻底打垮国民党军四十八师、暂编第二旅、陕西保安第一旅等在渭河以南构筑的防线。其后,该军一部向南猛插,歼灭国民党军十七军的两个师各一部,进而解放今户县等地;其十七师之四十九团和五十团等部队则向东疾进,迅速攻占三桥。杨德亮此时已率其残部逃进南山子午口。人民解放军先锋第四十九团等部经禹王堡、好汉庙,在西安西郊枣园地区击溃国民党军四十八师一个加强营,攻占西关飞机场,然后直抵西安西城门外。部队炸开城门,一涌而进,直冲至鼓楼,又歼灭武装警察一部。这时,西安市民众自卫总队副大队长雷振山(中共地下党员)爬上钟楼西侧总队部的房顶,高喊:“是自己人,不要打枪!”
双方随即停止射击。四十九团指战员迅速占领钟楼,控制市中心地区。与此同时,解放军第五十团在三桥铁路工人帮助下,乘火车向西安飞速开进。在三民村,将从草滩镇撤退下来的五六百国民党兵全部缴械。其后,火车又到北关,指战员们得知国民党军一个工兵营已在西京发电厂、成丰面粉厂、中南火柴厂等工厂放置了炸药,西京发电厂一台发电机已炸毁,部队立即分头赶赴各工厂,在工人护厂队配合下,抓获正在搞破坏的100多名工兵及其营长,并先后清理出各处埋设的雷管炸药10余吨。五十团主力则很快占领北城门楼、火车站和北大街,并进至市中心与四十九团会合。与此同时,解放军第十六师四十八团攻占东门和东大街,四十六团从南门攻入市区。至中午,解放西安的战斗胜利结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发布者:实习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bykq888.com/wenda/8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