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发麻怎么个问题
你好这位朋友:先祝你身体健康快乐:
头皮发麻主要是由于大脑供应不足产生,又或者神经衰弱,压力过大都会产生头皮发麻的症状,简单几步,可以减轻头皮发麻的症状。
首先,需要知道头皮发麻的原因,如果你本身就是颈椎不适的症状,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颈椎压迫血管,造成头皮发麻。
另外,久坐的时候,上网,或工作时低头时间过久,也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发麻的症状。
晚上睡眠质量不好,或是熬夜,也会引起头皮发麻。
如果是颈椎问题引起的头皮发麻,建议用刮痧,艾灸将脉络打通,也可以按摩腹部和腰部。
戒酒,戒烟,如果你有吸烟,喝酒的习惯,那么你的头皮发麻很有可能是这引起的。
如果因为久坐引起的,可以适当的在工作或上网过程中,间隙的来回走动一下,以达到活血的目的。
如果你的精力压力过大,则需要放松一下,旅游,或是参加一些休闲活动。
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大豆,南瓜,玉米等。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的食物。
如果头皮发麻的症状持续恶化,则需要专业医生的诊治。
头皮经常发麻,但每次都是一侧,是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前兆??
这是人的心理和神经反射作用。
例如微循环障碍,颈椎有轻微病变。
脑血管病的先兆表现有:
(1)突然发生眩晕。眩晕是脑血管病先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脑血
管病前的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最多。此外,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
。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1~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
险性增加。
(2)突然发生剧烈头痛。任何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伴有抽搐发作;近期有
头部外伤史;伴有昏迷、嗜睡;头痛的性质、部位、分布等发生了突然的变化;因
咳嗽用力而加重的头痛;疼痛剧烈,可在夜间痛醒。如有上述情况之一,应及早到
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3)步态异常。步履蹒跚,走路腿无力是偏瘫的先兆症状之一。如果老年人
的步态突然变化,并伴肢体麻木无力时,则是发生脑血管病的先兆信号。
(4)哈欠不断。患缺血性脑血管病者,80%发病前5~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
现象。
(5)高血压病人的鼻出血。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种危险信号。数次大量鼻
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这种人可能在半年之内会发生脑出血。
(6)血压异常。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时,是发生脑出血的先
兆;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是脑血栓形成的先兆。
(7)其他先兆症状。除上述先兆症状外,呛咳、吞咽困难、突然出现半身麻
木、疲倦、嗜睡、耳鸣等也是脑血管病的先兆表现。
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疾病的总称。
脑部的血液系由两条颈内动脉和两条推动脉供给颈内动脉由颈总动脉分出,入
颅后依次分出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供
应眼部及大脑半球前%部分(额叶、颐叶、顶叶及基底节等)的血液。椎动脉由两
侧的锁骨下动脉发出,在第6至第1颈椎横突孔内上升,经枕骨大孔入颅后,在脑桥
下缘联合成为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前行至中脑处又分成两条大脑后动脉,供应大脑
半球后%韶分(枕叶及颐叶的基底面、枕叶的内侧面及丘脑等)的血液。椎--甚底
动脉在颅内尚先后分出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小脑上
动脉等,供应小脑和脑干。两侧大脑前动脉之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颈内动脉与大
脑后动脉之间由后交通动脉连接起来,构成脑底动脉环(willis环)。当此环的某
一处血供减少或闭塞时,可互相调节血液供应。此外,预内动脉尚可通过眼动脉的
末梢分支与颈外动脉的面、上颌、颁浅及脑膜中动脉的末梢分支吻合。推动脉与颈
外动脉的末梢分支之间以及大脑表面的软脑膜动脉间亦有多处吻合。在某主要供应
动脉闭塞时可提供一定程度的侧枝循环。脑深部的穿动脉(中央支)虽也有吻合支
,但都很细(直径在100μm以下),因此在深部动脉闭塞时(尤其是急性的),此
吻合支常不足以使脑组织避免缺血或梗塞。
脑部的静脉可分为浅、深两组。浅组有大脑上静脉、大脑中静脉及大脑下静脉
,主要是汇集大脑半球的静脉血液回流,流入上矢状窦、海绵窦及横窦深组主要为
大脑大静脉,接受两侧大脑内静脉血液,引流进入直窦。最后均经乙状实由颈内静
脉出颅。主要的静脉窦有:上矢状窦、下矢伏窦、直窦、海绵窦、岩上窦、岩下窦
、横窦和乙伏窦。
脑的代谢每24小时约需糖150g、氧72L。脑组织中几乎无葡萄糖和氧的储备,
脑的能量代谢几乎全部依靠血液供给。成人脑的重量约占体重的2.5~3%,而每
分钟的血流量为750~1000ml (其中每侧颈内动folf0为350rni1、椎一基底动脉约
为100~200m1)占心输出量的15~20%。如果脑的血液供给减少至临界水平(约为
正常值的50%)以下时,脑细胞的功能就只能维持数分钟。如血供未及时得到改善
,则将产生缺血性脑梗塞。
脑的血流量与脑动脉的灌流压力成正比,与脑血管的阻力呈反比。而灌流压约
等于平均动脉压减去静脉压的差。组成血管阻力的困素有·:血管壁的构造、血管
张力、血管外压力(即颅内压)及血液粘稠度等。调节小动脉张力的因素有:局部
代谢因素引起的细胞外液的酸碱度的改变、血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分压(二氧化碳分
压增高、氧分压降低,则脑血流量增加)反之亦然)、自主神经因素等。在正常情
况下,脑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平均动脉压8.0~21.3kPa (60~160mmHg)]自
动调节,以保护脑组织不致缺氧而受损。当灌流压增高时,反射性地引起毛细血管
动脉端平滑肌收缩,使脑血管阻力增高而不使脑血流量增高,反之亦然,。高血压
及动脉硬化患者的自动调节能力可降低,高血压者其上、下限相对上移。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较多。其主要病理过程是在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加上血液
成分及/或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常见的病因有:
1、血管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约7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之)、动脉炎(风湿
、结核、钩端螺旋体、梅毒等)、先天性异常(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外伤、中
毒、肿瘤等。
2、血液成分改变 ①血液粘稠度增高。如高血脂症、高血糖症、高蛋白血症、
脱水、红细胞增多症、自血病、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瘤等。②凝血机制异常。如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应用抗凝剂、弥漫住血管内凝血等。此外,妊娠、产后
、手术后及服用避孕药等可造成易凝状态。
3、血流动力学改变如高血压病(约占非栓塞性脑血管病的55~75%)、低血
压、心脏功能障碍(心力衰竭、冠心病、心房纤颤、传导阻滞)等。
4、其他 ①血管外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大血管邻近的病变(如颈椎病、肿瘤等
)压迫,影响供血不全。 ②颅外形成的各种栓子等。
根据神经流行病学的研究,与脑血管疾病有关的致病危险因素有:1、年龄。
2、持续的高血压。3、心脏病。4、糖尿病。5、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和高血脂
。6、吸烟。7、其他(口服避孕药、遗传倾向等)。
对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其研究,已日益引起重视。目前效果比较肯定的是预防
及控制高血压。此外,合理的饮食控制以有效地控制高血脂、戒烟、控制糖尿病及
心脏病、保持经常性的、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等,以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高龄、男性、早年发生冠心病的家族史、个体类型、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
、糖尿病、吸烟、饮酒、口服避孕药等人群。
心血管疾病包括哪几种疾病?
心肌冠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 、心律失常、心肌病、先天
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和心包炎。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注意饮食?
心血管疾病应注意饮食减少,减少脂肪酸、胆固醇、食盐、酒精摄入、减轻体
重、加强身体锻炼。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1.遵守每天的作息制度。一天的睡眠不应少于7~8小时。不要用任何活动形
式来代替人所绝对需要的卧床休息。但是,休息一定要与工作量成比例。
2.一天中,躺着或稍微抬起双腿坐着休息几次,每次15至20分钟。放松地平
躺在地板或硬木床上非常有益。对于上班需要长时间坐着的人来说,一天应该从桌
旁站起来数次,每次3至5分钟。
3.心理紧张时,不要在房内踱来踱去,最好是躺一会儿或干脆把双腿微抬,
坐上15至20分钟。
4.凡是血压正常或偏高的人(尤其是夜间睡眠少的人),要在睡眠时把腿部
的床稍垫高7至10厘米。这有助于迅速入睡和睡觉香甜。开始,可能会出现血液流
向头部和感觉,但这种感觉很快就会消失。为减轻这种感觉可以使用较高的枕头。
重要的是,要使双腿和下肢稍高于心脏的水平线。不过,血压低于100/60的人不
要这样做。
5.轻松的保健晨操总是有益的,但在起床后,不要马上胡乱地增加身体负担
,尤其不要跑步。
6.早晨空腹时,一定是喝些稀的东西,如一杯凉茶,果汁等。
7.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躺着)时间一昼夜应不少于8-9小时。他们应该在晚
上8点15分至8点30分就准备入睡。一个半至两小时的午睡,可以维护他们的心血管
系统免于过度紧张。
8.不要站着吃东西。站着吃东西及边走边吃,会给心血系统增加额外负担。
应该始终坐着吃饭,并且一定要有20-30分钟躺着或坐着午体。此后,也不要马上
投入紧张的活动。
9.不要滥用药物,尤其是在白天。如果你的血压升高,躺下或稍微抬起双腿
坐坐,比吃一片“降压”药片要好得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发布者:实习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bykq888.com/wenda/17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