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吸烟
吸烟有害健康
当你在吞云吐雾中似乎享受一种乐趣时,是否想过吸烟将对你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
世界各国近40年来对烟草危害进行了广泛的研究,5万多份研究报告证实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当今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就是烟草,吸烟已经被定为“公害”。但吸烟对身体健康危害程度有多大?这是许多人都不曾想像到的。科学研究证明,烟草的危害主要来源于烟雾中的化学成份。烟草中含有的化学成份高达4700多种,其中主要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苯丙比、放射性物质、刺激性化合物及砷、汞、锡、镍等多种重金属元素,它们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和致癌作用。2001年8月,美洲心脏基金会和美洲心脏病学会联合发表的反烟草斗争框架协议的《巴拿马声明》中指出,吸烟将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心脏联合会主席马里奥·马拉纳奥强调,到2003年吸烟对人的危害将超过吸毒、艾滋病和其它疾病,成为导致死亡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原因。据悉,目前全球每年与吸烟有关疾病死亡约为490万人,到2025年将达到2000万人。新华社曾发过一条专稿,说我国的科学家在开展了一项大规模调查以后得出一个结论,我国每年100万的死亡人群中,有3/4死于烟草所致的疾病,按现有趋势,到2020年,我国将有2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曾搞过一次调查,美国有4700万成年人吸烟,1995年到1999年间,美国每年死于吸烟导致疾病的人数估计为44万人,其中约3.5万人死于被动吸烟,而且女性致肺癌的人数目前已经超过其它癌症死亡人数的总和。肺癌是世界各地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肺癌居癌症死亡原因第一位。全球每年肺癌新患138万人,有98.9万人死亡;另据报告,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男性肺癌发病率都在上升,其上升率与吸烟率几乎一致。而像芬兰、英国、美国吸烟率下降后,肺癌的发病率也在下降。我国1990年到1992年死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肺癌死亡率由70年代的7.17/10万增加到151/10万。这么高的增长速度,中间只相隔20年时间,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吸烟率高了。
烟草与经济关系密切
全世界有11亿人吸烟,中国就有3.2亿,15岁以上人群的吸烟率为37.62%。在中国的烟民中,青少年吸烟人数高达500万,而且在校女学生吸烟者也在增加,吸烟群体日趋扩大化、低龄化、女性化,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我国急需遏制和解决的社会问题。既然烟草已成为直接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而且全世界都在大力反烟、禁烟和控烟,那么烟草行业为何在重重禁遏和声声指责中仍然不断发展壮大呢?究其原因,这都是“烟草经济惹的祸”。对于烟草这样一种十分特殊但又是合法的产品而言,市场需要是决定其发展走向最为重要的因素。在许多国家,烟草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如印度、巴西、俄罗斯、法国和我国等,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其中我国的烟草消费几乎占世界烟草消费的一半。对于烟草行业,人们通常把它归入“夕阳行业”。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烟草逐渐从数量型增长方式向质量型增长方式转变,而这种转变为烟草的继续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据权威部门最新统计,我国烟草业每年为国家财政贡献了10%以上的税收,超过了汽车、电信等被人们认为是暴利性的行业,连续14年居各行业榜首,而且总产值、工商税利都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其中卷烟产值年增速为10.7%。时至今日,烟草业已发展成为我国最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之一。烟草成本的低廉和不断增长的销售量,为烟草商带来了巨额财富。2000年,我国卷烟产量为3334.9万箱,销售量为3333.6万箱,烟税增长速度居世界第一。表面看确实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但其背后却隐藏着可怕的祸端。吸烟造成健康危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是长期的、巨大的。有数据显示,1993年全国烟草利税为410亿元,而吸烟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650亿元。吸烟引发的疾病和死亡所带来的损失,有一部分可以用经济来衡量,但有些损失是无法用经济来衡量的。况且,吸烟和生病之间还存在着二三十年这样相当长的潜伏期,所以专家认为烟税是“愚人的金库”。因此在烟草与经济问题上,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烟瘾为何难以戒掉
吸烟有害已成公论,但为何有人“明知烟有毒,偏向烟海行”呢?山东医学院的张志华先生将吸烟的社会心理类型分类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好奇心理、从众心理、消遣心理、成瘾依赖心理占大多数,其次为排解、填充、交际虚荣、享受心理型。调查发现,青少年多为好奇心理,中老年人多为成瘾依赖型,而多数吸烟者是几种心理交织在一起。吸烟有害,为此不少吸烟者也有戒烟的愿望,但却难以戒掉。世界卫生组织烟草和健康合作中心主任翁心植对此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我国吸烟者戒烟率低原因有多种:首先是处于烟雾弥漫的大环境中。在我国男性吸烟一直被认为是正常的社会习俗,要改变这一观念,绝非一朝一夕能奏效。此外,还有烟草的上瘾性。香烟中的尼古丁具有精神活性的强化性,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促使吸烟者重复使用尼古丁而不能自拔。人戒烟后,由于肌体缺乏了尼古丁的刺激,要自身调整到新的平衡,恢复正常健康代谢机能,开始会很不适应,因此便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而这些反应都是戒断症状。正是由于这些戒断症状,使戒烟者产生了生病的错觉。戒断症状实际上只是肌体的一种短暂生理反应,是肌体进行健康的调整、恢复正常心理机能的结果。它的出现恰恰表明,戒烟者的身体正在清除源于烟草中的尼古丁,而且大部分尼古丁会在完全戒烟后的1-2周内排出体外,那时戒断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控制吸烟任重道远
我国在控制吸烟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自1997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已经发布了23个有关控烟的法律法规、条例、通知。为了使不吸烟者免受被动吸烟的危害,1997年,全国爱卫会还会同有关部门联合颁布了《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禁止吸烟的规定》。各地积极开展了创建无烟草广告城市、无烟医院、无烟学校、无烟单位和控烟先进单位的评选活动,积极营造保护健康、远离烟草的环境。我省控烟工作这几年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6年省政府颁发了《吉林省城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使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成为广大群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与此同时,各市州都纷纷开展了创建无吸烟学校、医院、单位等活动。2001年,全省还评出37家“无烟单位”。然而,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却深藏着许多控烟工作的障碍。2003年,全省控制吸烟协会在长春松苑宾馆召开成立大会,富有戏剧性的是,这一天全省烟草工作会议也在此召开,巨幅的烟草广告牌子远远盖过了协会成立的会标,使控烟协会的声音显得那么微弱。更令人不安的是,我省青少年吸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据长春市爱卫会办公室的同志介绍,他们在对一些网吧进行检查时,发现许多网吧附近都有烟摊在向青少年出售香烟。在医院中,医务人员一边接诊一边吸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影视作品更是充斥着吸烟的镜头,引得青少年纷纷效仿。专家们指出,短时间内要让成年人全部戒烟是不可能的,当务之急是从青少年抓起,教育他们认识吸烟的危害,“拒吸第一支烟”。当然控烟光靠提倡是不够的,更应该用法律形式来加以约束。马来西亚颁布的禁烟令中规定:18岁以下未成年人购买香烟是犯罪行为,可判坐牢两年或罚款5000马币。英国伦敦街头闹市区中贴着巨幅广告“把烟草留给20世纪”。法国开展了“医生不吸烟”运动,并且在餐厅中进行了“戒烟革命”。美国50个州中,已有44个对吸烟实施限制。这些措施都很有效,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出可以操作的具体办法来。相信通过人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营造出一个绿色的环境。
冠性病如何保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使动脉官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我过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病因迄今未明,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可能因脂质代谢失常而易于透入血管内膜,在动脉壁上形成粥样斑快,并由于血管内膜的损伤,血小板活性激发而聚集,冠状动脉由于其解剖结构特点容易发生粥样硬化。发生冠心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高年龄。此外,与吸烟、脑力活动紧张、饮食不当遗传、好强性格及体内微量元素缺乏等也有一定关系。
冠心病的预防及其疗法:
预防冠心病应该从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等多方面着手,药物预防也十分重要。运动处方视患者个人状况而定,适当的锻炼或运动能改善心脏血液灌注,增加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起到保护和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饮食要维持平衡均匀,多食海洋鱼类、蔬菜、水果、豆类、橄榄油等都可以有效地预防冠心病。
冠心病治疗预防药物中现代中药复方丹参滴丸既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又具有降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全身和心脏微循环;抗氧化自由基;保护心肌细胞等多层次、多靶点、多系统作用。个个作用点都在冠心病始发的要害部位。因此,坚持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对于预防治疗冠心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冠心病预防的四大对策:
心血管病四大防线及预防对策
根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为1700万,在每三个死亡的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这一数字到2020年预计增加50%,而且死亡人数的80%分布在低中等收入国家。从2000年到2020年,心肌梗死将在各种死因中从第五位上升为第一位,脑卒中将从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系统的过程,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以及近来为人们关注的代谢综合征等危险因素可看作是疾病的上游,有时在一个人身上可集中多种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危险因素在人群中越来越普遍地存在,并向青少年发展。心血管疾病从危险因素到出现临床症状,这中间大概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遗憾的是,有相当多的病人从来没有症状和先兆,突然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甚至意外的死亡。即使能够救治成功,患过心肌梗死的病人最后在慢性的疾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现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新挑战。”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胡大一教授呼吁加强心血管病预防,层层设防,阻断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他提出需要构建四条防线:
第一条防线是防发病,即做好一级预防。它的核心内容是对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首先要改变传统医疗实践和模式。“上医治未病”,“目前我们用过多的力量去针对疾病下游,如介入治疗及搭桥等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但它只能针对已到晚期或有严重后果的情况。我们应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疾病的上游,强调预防。”二要从传统的以经验为基础的模式转向循征医学的模式,即所有的干预措施应有研究证据。第三,组建多学科的联盟。过去,高血压学会只管高血压,糖尿病学会只管糖尿病等等。这一情况已不适合在一个人身上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情况。只有多学会的联合行动,齐抓共管,在一个平台上共同治理多重危险因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要预防危险因素,我们还要预测患者在未来的10年、20年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再根据不同危险程度划分出不同的人群,对不同人群提出不同的干预措施。第四,改变专科医生和社区医生脱节的局面。只有将临床研究的重大成果转化为广大医生包括社区医生规范的医疗实践,才能达到减少疾病的社会效益。如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1/3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但这类药物用得太晚、太少、太短,很多医生大都是在心肌梗死3-6个月后才开始用药。介入治疗对缓解病人症状确实有好处,但遗憾的是它并不改善病人的预后,介入治疗只有和他汀类药物手拉手,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病人的预后。
第二条防线是防事件。即已发病的病人,能不能让他长期稳定,不出现心肌梗死?其中稳定斑块、抗栓治疗是防事件的关键,没有血栓就没有事件。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既可发挥降脂以外的稳定斑块的作用,又可以改善内皮细胞,抗炎症。联合使用不同机制的抗血栓药物,不但是新的研究方向,而且已成为新的医疗实践。抗栓的第二个部分就是抗凝血霉。抗凝血霉的重大进展是低分子肝素的研制成功,低分子肝素与静脉肝素效果相同甚至比它更好,它会在很多领域中取代普通肝素;而戊糖的效果又好于低分子肝素。这一药物的一大特色是不论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每天一次,固定剂量2.5毫克,没有剂量的差别,这就方便了病人,保证了安全用药。
第三条防线是防后果。如果出现了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后果,就要考虑如何尽快地、用科学的手段规范地救治病人。医院组建胸痛中心,开通绿色通道,家属应及时送患者去医院挽救生命。无论是溶栓还是介入治疗,都要强调时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作为病人,只要有胸痛就要上医院以争取获救的机会。对于低危险病人应联合使用不同的、及时的抗栓药物,对于高危险病人应该及早地介入干预,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
第四条防线是防复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成功挽救病人后,做好二级预防,防止再次梗死,防止意外死亡,减慢或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首先要重视生活方式的改变,得过心肌梗死的病人必须戒烟,并使用预防药物,如阿司匹林、β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选择有效的药物,还要达到有效的剂量。国内目前存在很多卫生资源的浪费,不是品种不对,就是用药剂量不对,没有使病人得到应有的保护。不能片面地计算一片药的价钱,要从宏观上计算卫生成本。通过预防减少事件,减少住院,这才是最大的节省。
“医生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医生是病人疾痛的治愈者。医生做什么是一方面,但首要考虑的是病人最需要的,而不是我们在病人身上能做什么。大家都很忙,忙于做介入,忙于做搭桥,这是必要的但是不够的。”胡教授如是说。未来工作的重点是预防心血管病,为此医生要坚持“ABCDE”的预防对策。A: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B:β阻滞剂、控制血压;C:降胆固醇、戒烟;D:糖尿病控制、合理饮食;E:运动,病人教育,社区工作。
----------------胡大一教授讲话摘要
心衰的自我防护
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科学的手段自我保护,是延缓病情进展、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环节。患者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控制好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如针对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通过长期治疗把收缩压及舒张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可以减少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
预防可促发心力衰竭的因素,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预防呼吸道感染
已有心力衰竭病症但病情稳定的人若发生呼吸道感染,则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剧恶化。因此,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患者还应少去人群密集之处。
●掌握好活动量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但切忌活动过多、过猛,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选择清淡少盐饮食
饮食应少油腻,多蔬菜水果。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加重水肿,但也不必完全免盐。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定要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不让情绪过于兴奋波动,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合理用药
有的药物治标迅速,可很快缓解症状,而有的药物则需要长期服用才能改善心脏功能,延长寿命。利尿剂,这是惟一能控制体液潴留的药物,但不能单独用来控制心力衰竭,使病情稳定。洋地黄制剂(地高辛)则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等作用减轻患者症状。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开博通、蒙诺等),所有左心收缩功能减退的心力衰竭病人都要用,除非病人对这类药物有禁忌症或不能耐受,但这类药的应用要早期开始,并长期使用才能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β-受体阻滞剂,所有左室收缩功能不良的心力衰竭病人,在病情稳定的条件下都可以用,但绝不是用药越多越好,而是要少而精,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冠心病的临床类型
目前,冠心病分类、分型较多,且比较混乱。公认的临床分型是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型为标准,即: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 心绞痛又可分为劳力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
(1)劳力性心绞痛 可分3类:
①新发生的心绞痛,这是指劳力性心绞痛,症状发生于1个月以内。
②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指劳力性心绞痛,症状在1~3个月以上稳定不变者。
③恶化劳力性(转劣型,增剧型)心绞痛,心绞痛诱因不变,但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转劣。
(2)自发性心绞痛 指休息状态下发作的心绞痛。其中将心绞痛发作时伴ST段抬高者,称为变异型心绞痛。 新发生的劳力性心绞痛、转劣型及自发性心绞痛属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病中的心力衰竭,如病人无心肌梗死的临床或心电图证据,这一诊断只能是臆测的。
另外,心律失常可为冠心病的唯一症状。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作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病变,否则也只能属于假设性诊断。
防治冠心病的膳食原则
因为营养与冠心病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制定合理的膳食原则对防治冠心病至关重要。 防治冠心病的合理膳食原则如下:
1 减少每日胆固醇的摄取。胆固醇的摄入量不应超过300mg/日,或100mg以下/每千卡总热量。
2 脂肪的摄入,不应超过总热量的30%,其中饱和脂肪酸应控制在占总热量的10%以内。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使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宜为 7∶1∶1 。
3 食用复合碳水化合物,少吃或不吃蔗糖或葡萄糖等简单的碳水化合物。
4 总热量限制在标准量以内,使体重维持在标准水平,如果超重(标准体重±5公斤为正常) ,应进一步限制总热量,或适当增加体力活动。
5 提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食用豆制品,食用液体植物油。
6 尽量少吃富含饱和脂肪酸或胆固醇过多的肥肉、动物油、高脂奶品及蛋黄、动物内脏等食品。
7 不要将饮用水软化。
8 减少钠的摄入,以氯化钠计,每人的摄入量应首先争取达到10克/日以下,将来能减至5g /日以下为最好。
9 饮酒:不饮或少饮,每日量不超过30g。
冠心病病人为何应少吃食盐
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调查资料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冠心病病人患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又有促进冠心病发展的作用。因此,控制高血压并设法降低血压水平,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排血量,直接增加心脏负担,对心脏血流供应不足的冠心病人是不利的。目前普遍认为,钠摄入量在促进高血压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食盐每日摄入高达20克的日本北部人,高血压发病率可高达40%,明显高于食盐每日摄入约5克的北美爱斯基摩人的发病率。研究还证明:平均每天少摄入5克食盐,平均舒张压可降低0.53千帕(4毫米汞柱)。因此,对已患有高血压的病人,限制食盐可作为一种非药物性治疗手段。
那么,冠心病病人应限制多少食盐为宜呢?这要根据病人是否同时患有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病情来决定。有人提出较为严格的限盐量,规定每日不超过5克。有的人较难做到并坚持。笔者认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逐渐限制食盐用量,使自己的口味渐渐习惯于低盐膳食。具体做法是:烹调时在菜肴出锅前将盐撒在食物上,盐味便可以明显地感觉出来;还可利用糖、醋、香料等调味品,来增加食物味道,以减少食盐用量。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低钠盐,也是限盐(限钠)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最后应指出,钾盐是可以保护心肌细胞的。促进钠排泄的降压药,常常增加钾排泄,造成体内缺钾。因此,膳食中于限盐(限钠)的同时,应多吃含钾的食物,例如五谷杂粮、豆类、肉类、蔬菜和水果均含有一定量的钾。动物性食品虽大多含钾比蔬菜、水果高,但钠含量、胆固醇含量较高,而蔬菜、水果含的钠极少,所以,应多吃水果、蔬菜来补钾。含钾高的食物有菠菜、萝卜、卷心菜、芹菜茎、南瓜、鲜豌豆、柠檬等,均可选食。
冷水浴对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危害
冷水浴俗称冷水澡,包括冷水淋浴、冷水擦身、冷水浸浴及冬泳等多种形式。冷水浴可以增加体质,提高抗寒能力,对推迟衰老,防治疾病十分有利,目前不仅许多中、青年人喜欢冷水浴,而且也吸引了许多老年人。然而对于有冠心病的病人来说,不适当地进行冷水浴常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我们曾见过一些老年冠心病病人,第一次用冷水擦身就诱发了严重的心绞痛。还有的因天气炎热,出了大汗后,立即行冷水浴而诱发了急性心肌梗死。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都知道热胀冷缩这个通俗的道理吧。人体的血管,如冠状动脉也是如此,如遇到突然寒冷的刺激,常可引起血管收缩和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因此,对于年高体弱,尤其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不宜洗冷水浴。对于体质较好的老年人,要慢慢进行适应性锻炼,先用温水擦身,继用凉水,再用冷水试擦,慢慢适应后,才可用冷水浴,而且时间不要太长,动作不要太猛,必要时要准备保健药盒。
冠心病患者如何过冬
寒冷对患者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可谓是雪上加霜。寒冷不仅可引起血管强烈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还可诱发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及脑血管意外等病,甚至是致命性心率失常。因此,除了定期到医院进行诊断、检查外,还可按照下列处方进行保健,将可防患于未然,顺利过冬。
注意保暖,冬季早晚温差较大,中老年人又习惯早锻炼,应有适宜的“温度缓冲”;出门时注意添加衣服。防止温差过大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应在清晨醒后养神5分钟再起床活动。清晨人体的血管应变力最差,骤然活动易引发脑血管疾病,甚至脑溢血、中风等。
注意保持淡泊宁静、乐观自信的情绪,不大喜大悲、剧烈运动。所谓“静益寿、躁损寿”讲的就是这个人生哲理。
不可盲目进补,冬季虽是养生、进补的最佳季节,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这时万不可盲目进补,应饮食清淡,保持膳食营养均衡。宜多食豆类、水果、牛奶、瘦肉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切忌辛辣、油腻。早上起来喝一杯温开水以降低血黏度和促进肠蠕动。
采用合适的药物进行积极治疗与预防,警惕“药物性中风”。有些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除了对肝、胃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外,冬季服用还易提高血管紧张度、改变血液黏稠度,导致心脑血管病发作,甚至引起“药物性中风”。降压、镇痛等药物也应谨慎服用。因此,治疗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发布者:实习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bykq888.com/wenda/14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