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会将是过眼云烟吗?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我在2007年12月16日写下的。当时的背景是报纸上报道了卫生部部长倡议戒烟的消息,感到很兴奋。但是,我随即又怀疑这个倡议的生命力和有效性,就想发一点激将法式的“泼冷水”的议论。但是,转而一想,也许是动真格,不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于是,想先观察一段时期,也就搁在那里没有写成。
今天回过头来再看看,戒烟的倡议提出到现在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人们发现,在公共场所,许多人照样在那里吞云吐雾;有些“老枪”刚下飞机就迫不及待地钻进洗手间“过把瘾”。很多出租车和宾馆的房间里面总是有很浓的香烟味道。还有电梯里,会议教里,明明有“禁止吸烟”(No Smoking)的警示标志,但是,不少人视而不见,置若罔闻。
戒烟,成了世界性难题!
究竟难在哪里?
首先是认识上的问题。科学已经证明,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医学实验更加进一步具体告诉我们:长期吸烟者的肺部发黑,长期与吸烟者接近的“被动吸烟者”肺部有黑斑。至于有多少癌症病人是吸烟人群等等,也有一些统计数据。现在,尽管在香烟的市场营销中已经体现了“社会导向”——提醒消费者,有言在先,但是,基本上还是愿者上钩。另一方面,我们还是经常听到有关“吸烟有利健康”的宏论。有一次我在北京和朋友们共进午餐,席间有位电视台的领导,香烟一支接一支,而且说了许多吸烟对身体有利的理论,并且以他八十多岁的母亲为例,讲得头头是道,很有点“煽动性”。这个时候,我实在感到科学知识的贫乏,甚至怀疑现在的科学结论是否正确可靠?
除了健康,还涉及社会风气和城市文明。我们提倡政府廉洁。这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党政机关,高等学校,医院等应该带头成为无烟区。领导干部首先应该身先士卒,做出表率。不然,你怎么说服人家戒烟?现在有的医生也在那里吸烟,给人家的感觉是,那些医学教科书上的理论也只不过是说说而已,连医生也不相信!你说吸烟与廉洁有关吗?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烟酒不分家”,这个用在公共关系方面的确有优势。有的人出去打交道,一支香烟等于一张“介绍信”,套近乎,很快就有话可说。甚至有些地方出现“研究,研究”的潜台词就是“烟酒,烟酒”,成了“走后门,拉关系”的“糖衣炮弹”!说到文明,吸烟,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吸烟是不是文明行为?是不是优良习惯?我们要迎接世博会,要把上海建设成国际化文明大都市,如果让世界各国的朋友都来“被动吸烟”,他们会心甘情愿吗?还有,我们中国人好象有个非常特别的“友好”传统——喜欢“敬烟”。人家不要,你一定要表示“友好”,等于把香烟强加于人。设身处地想一想,这个“传统”怎么接受得了?
其次是制度上的问题。而制度的背后是利益上的问题。对于国家财政来说,我们的烟草工业是纳税大户,是相当庞大的收入来源。但是,仔细想想,我们为此而支付的成本(环境污染,医疗卫生甚至人体健康和生命)却更加不计其数!在这里,收入是有形的,支出是无形的;收入是有限的,支出是无限的。这笔帐,要请政策的制定者和决策者们反复仔细思量!
再次是媒体的问题。时下许多电视节目和电影,莫名其妙地加进吸烟的镜头。有些人把吸烟当作时髦,甚至连女性也以吸烟为荣,有的还宣扬什么“男人不抽烟象什么男人!”简直是胡说八道!这完全是在误导!实际上,吸烟的危害远不只是影响健康,而且会影响安全。不少火灾的罪魁祸首就是那小小的香烟头!舆论的社会责任就是要宣传和发扬正气,旗帜鲜明地提倡积极正确的理论,批判错误的歪风邪气。
最后是管理问题。再好的愿望要变成现实,也必须有管理作保证。我看上海火车站的候车大厅这几年已经形成风气,大家比较自觉,而且有吸烟的地方。一方面要靠自觉,另一方面要有严格的管理。
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我们能不能在戒烟方面有一点明显的进步?使得卫生部长的戒烟倡议不至于唱唱山歌而已,变成一纸空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发布者:实习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bykq888.com/xiyanzixun/23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