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宋子文入股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成为该司的第一大股东。宋子良、杜月笙也成为该司的董事。此举在近代史料中被认为是“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控制与掠夺”,是宋氏家族敛财的罪证之一。但据史料记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当时已是经营不善,奄奄一息,宋子文收购这样一..
1937年,宋子文入股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成为该司的第一大股东。宋子良、杜月笙也成为该司的董事。此举在近代史料中被认为是“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控制与掠夺”,是宋氏家族敛财的罪证之一。但据史料记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当时已是经营不善,奄奄一息,宋子文收购这样一个公司意欲何为呢?2014年12月2日,笔者应邀参加广州市大元帅府纪念馆主办的“缘起缘落——宋子文与广东”国际学术研讨会,当面请教有关专家,对这段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宋子文
在南洋公司最辉煌的时候,1923年,53岁的简照南突然去世。这成为了南洋公司盛极而衰的转折点。简照南逝后,南洋兄弟公司的经营日渐下滑,1924年的利润猛降到47.9万元,简玉阶削减了自己的年薪和活动经费,以表示自己对南洋兄弟的价值不如其兄长。与简照南相比,简玉阶是懦弱的,家族生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简氏家族的几个人无视于简玉阶的管理权威和其他专业管理人员的意见,使公司交了一些代价昂贵的学费。
1928年和1929年,南洋兄弟巨亏545万元,后来几年虽然有所复苏,但是年度利润再没有超过60万元,仅为简照南时代的一个零头。1931年,公司仅有76万利润,处于崩溃的边缘。当时宋子文愿出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简家三分之一的股权,但被简家拒绝了。
到上世纪30年代初期,日军占领东北,日本烟草迅速覆盖东三省和华北市场,南洋兄弟公司进一步遭到挤压。到一九三六年,南洋公司的利润只得30万元,此时简玉阶独力支撑公司业务,感到力不从心,更谈不上与外国公司的竞争。此时简家主动向宋子文求援,愿以低价让给宋子文20万股,并把简家自己保留的20万股由宋掌握。于是,宋子文入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其弟宋子良和沪上名人杜月笙成为南洋兄弟公司董事,简玉阶被降为第四大股东。宋子文入主以后,南洋公司暂时得以维持。“七七事变”后,南洋兄弟在上海的工厂被日本炸毁,大陆市场几乎全数沦丧。而英美烟草一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退出中国市场。1945年,二战结束,英美烟草迅速归来,而被宋子文控制的南洋烟草已不复当年之勇,其年产量不到前者的十分之一。
位于上海东大名路817号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旧址
国内研究宋子文的权威专家认为,1935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大批民营银行、钱庄、工商企业破产倒闭,宋子文入股国内知名民营企业,以资产重组的方式挽救,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因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当时规模最大的民营卷烟企业,与英美烟草公司在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如果南洋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倒掉,中国烟草市场将会被洋烟所垄断。再者,这样的收购方式完全是遵循市场规则进行的,南洋公司不同意,宋子文也没有强行收购。但是,问题是宋子文当时的身份是公私要职一身兼,动用的是广东银行的资金,因此被有关史料认为是“官僚资本主义对民族工业的掠夺和控制”,也有观点认为这是宋“贪腐”的证据。特别要指出的是,现在关于南洋烟草公司历史的文章的源头大多出自“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一书,由于该书出版于1958年9月,书中收集的史料和陈述的观点带有当时政治背景的印记,对宋氏家族的评价脱不开“官僚资本主义”的帽子。如今经过历史的检验证明,对宋子文所贴的标签是与事实不符的。至今也找不到宋子文个人持有南洋公司股份的证据。尽管宋子文挽救民族企业的方式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宋子文当时的出手相救,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将难以逃脱破产的命运,它所创立的至今依然辉煌的“双喜”品牌,也许早已烟消云散、不复存在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发布者:实习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bykq888.com/xiyanzixun/2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