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烟草对人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即使不主动吸烟,被动吸入的二手烟以及“三手烟”的危害也不容小觑,所以“烟草减害”就成为了国际上对于烟草制品的主流方向。
不过很奇怪的是,对于危害的源头——烟草,政府甚至国际性的组织往往都维持着原有的标准和措施,但是对于烟草的“竞品”——新型烟草、电子烟、无烟产品等却总喜欢以“危害不确定性”、“未成年人及青少年”等理由大动干戈,诚然,出发点是完全正确的,但实际的措施却给成年用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而对于危害性已知、未成年人更容易接触到的烟草产品的态度几十年如一日,除了加税、公共场所禁烟令和个别地区的口味限制、爆珠禁令之外,再无严厉的控烟措施更新
这不禁让许多反烟专家与学者提出质疑,无异于大家围在烟草的周围来控制烟草的危害,对于圈外的所有“竞品”进行打压,而这个圈,似乎就是某种利益的红线,不容侵犯。
当然,这种论调颇有“阴谋论”的意味,不足为取,毕竟每年由吸烟所引起的疾病与死亡都会造成大量的损失,而烟草看似巨额的收益,在这些损失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无烟社会”、“无烟国家”才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象征。
受历史的影响,在欧盟中有许多国家的吸烟率都居高不下,经过了几年的控烟努力,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例如曾经嗜烟如命的英国,在将电子烟作为主要的烟草减害辅助措施以后,吸烟率连年下降,有望提前进入无烟社会。而欧盟中另外的一个国家,已经迈入到了“无烟社会”,那就是——瑞典。
欧盟曾经在2017年5月公布了一份《欧盟吸烟行为的调查》,在图表中,保加利亚、希腊和法国是吸烟率最高的国家,分别为 36%、35% 和 33%;荷兰、丹麦和英国以16%的吸烟率位于较低水平;而最引人瞩目的是瑞典,吸烟率仅为5%!已经达到了“无烟国家”的标准。
瑞典如此之低的吸烟率,与丹麦、英国都有相似之处: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控烟目标并为之推出实际的措施。其次,还要依靠有效的减害途径来实现目标。
与丹麦、英国主要依靠电子烟作为减害辅助途径不同,瑞典的方法比较独特,在当地十分流行“口含烟”或者称为“唇烟”。这种产品通常由烟草粉末加以香料调配而成,使用时放置在上唇与牙齿之间,尼古丁则可以通过口腔内膜进入到人体,既能获取尼古丁,又避免了烟草燃烧所释放出的焦油、一氧化碳以及几千种有毒有害物质。
在瑞典,“唇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减害产品,同时在丹麦和挪威也被广泛使用。从实际数据上来看,“唇烟”不仅使瑞典成为欧洲吸烟率最低的国家,更重要的是,低吸烟率也使瑞典的肺癌发病率成为整个欧洲大陆最低的国家。
不过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凡是烟草的“竞品”,处境往往都很相似。尽管“唇烟”使瑞典的吸烟率降到了欧盟内最低,甚至远超过了英国,提前达到了“无烟国家”的标准,但“唇烟”和电子烟的命运几乎一样,欧盟并不承认“唇烟”对于烟草减害的作用,尽管瑞典的数据和事实就摆在那里,欧盟却在《TPD 2021 应用报告》中指出,鼻烟等新型烟草产品构成了“特定的监管挑战”,因为新产品类别不仅“规避了现有法规”,而且当前的 TPD 规则根本无法对其起到完全规范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新形势的“烟草制品”会扩大目前的烟草监管范围,并复杂化,最终难以监管。
这一理论引起了许多反烟团体和专家的愤怒,按照这个逻辑,那岂不是以后欧盟里都不允许有新产品了吗?新的汽车、电脑、手机、食品,也都会扩大现有产品的范围,新的发明技术往往也会突破现有的标准,难道专利发明也不允许了吗?正是欧盟的这种“懒政”的不负责任行为,才导致欧洲的吸烟率居高不下,控烟及减害进展停滞不前。
不过,这世界上的烟草减害产品似乎只有两种——“其它产品”和“电子烟”,因为凭借着“唇烟”而达到无烟国家的瑞典社会事务部竟然宣布“计划禁止除烟草以外的所有电子烟口味”,明明在减害产品中受益匪浅,反过头来就开始“烧水”煎“同根生”的电子烟,这个逻辑和操作使得很多人都看不懂。
世界电子烟用户联盟 (WVA) 主任——迈克尔·兰德尔认为,瑞典目前有15万的烟民已经转型使用电子烟,如果该措施生效,可能会迫使这15万已经摆脱烟草的人重拾香烟。研究表明,使用电子烟作为辅助手段可以使戒烟成功率提高2倍。更令人担忧的是,像瑞典这样以实用主义着称的国家对电子烟采取如此严厉的态度,说明瑞典的政客们已经失去了常识,而这些荒谬的措施最终的受害者是电子烟用户和想要戒烟的烟民们。”
瑞典政府的目标是对替代尼古丁产品实施更严格的监管,其中包括电子烟和尼古丁袋等形式的产品。这些修订原定于2022年8月1日生效,但提案的部分内容将分别于2023年1月 1日和2024年1月1日生效,以便为相关的机构、团体、零售商和用户留出适应新措施的窗口期。
最后,瑞典的做法颇有“吃完饭就骂厨子”的意味,尽管已经率先进入了“无烟国家”,但如果不制定出恰当的监管政策,所取得的成绩也将毁于一旦。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也许会成为减害产品对于控烟影响的又一个典型的实例,一个“无烟国家”在过度监管电子烟后,究竟是否吸烟率会大幅增长?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
不过很奇怪的是,对于危害的源头——烟草,政府甚至国际性的组织往往都维持着原有的标准和措施,但是对于烟草的“竞品”——新型烟草、电子烟、无烟产品等却总喜欢以“危害不确定性”、“未成年人及青少年”等理由大动干戈,诚然,出发点是完全正确的,但实际的措施却给成年用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而对于危害性已知、未成年人更容易接触到的烟草产品的态度几十年如一日,除了加税、公共场所禁烟令和个别地区的口味限制、爆珠禁令之外,再无严厉的控烟措施更新
最后,瑞典的做法颇有“吃完饭就骂厨子”的意味,尽管已经率先进入了“无烟国家”,但如果不制定出恰当的监管政策,所取得的成绩也将毁于一旦。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也许会成为减害产品对于控烟影响的又一个典型的实例,一个“无烟国家”在过度监管电子烟后,究竟是否吸烟率会大幅增长?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发布者:实习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bykq888.com/dianziyan/zixun/94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