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烟 > 电子烟资讯

控制吸烟还得从社会风气抓起

安徽省合肥市朝霞小学“无烟”宣传员制作戒烟宣传标牌,利用放学时间在校门口进行无烟宣传。(人民日报9月23日)

众所周知,吸烟对人体有害。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吸烟者高达3.16亿,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者近100万,可见我国的控烟局势是多么严峻。由于吸烟容易上瘾,且我国的烟民基数较高,在社会大潮的影响下,吸烟成为一种风气,造成禁烟无法收获有效成果,戒烟者也是反反复复。

笔者以为,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无烟宣传,只能让吸烟者出于对自己孩子的感同身受,一时愧疚而放弃抽烟。不久,便又抛之脑后,重新回到烟民的行列当中。

国家对于控烟,曾出台了一系列措施:2013年12月29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得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吸烟,在打造无烟党政机关的同时,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活动中也严格实行“无烟化”。2015年6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施行,第九条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这些措施实施以来,领导干部的吸烟情况大幅度改善,北京市的公众控烟满意度也显著上升。

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也加大对吸烟危害的宣传力度,公益广告、访谈专栏、戒烟论坛都一定程度降低了吸烟者的热情。家人的要求对于吸烟者影响更是颇大,“二手烟”的概念被广泛传播以来,“无烟化”成为家庭的新常态。

但是,我国的控烟形式仍然不容乐观,我国的烟民愈发“低龄化”。吸烟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群当中的潮流。烟民低龄化给青少年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不仅无法正常发育,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

笔者认为,要真正扭转不良风气,还得打破香烟的“硬通货”属性。在我国,香烟俨然具备了货币的硬通属性。熟人见面,烟是增进感情的最好方式;办事途中,香烟也能成为“敲门砖”,带来不少便利;过年过节,香烟也是作为一种热门的礼物,争相赠送;收到香烟,兑换成现金也是轻而易举。香烟不仅能够成为人情社会的宠儿,也能成为货币交易的替代品,其流通性可见一斑。

正是因为这种硬通属性,导致香烟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凡出门办事、人情往来都会备上香烟。朋友相见,也免不了“吞云吐雾”一番。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香烟成为了一种媒介,是利益交换的媒介,是感情交流的媒介,是货物交换的媒介。长久以往,人们就会潜意识的把香烟当做必备品。即使鼓起勇气、忍住痛苦戒掉了香烟,但在工作中、生活中还是会与香烟紧紧相连。水滴也能穿石,铁棒也能成针,吸烟者能忍的住利益交换的香烟,却难以忍住感情交流的香烟,一旦意志略有松动,就会再次回到泥潭当中,难以脱身。

打破香烟的“硬通货”属性,需要壮士断臂的决心。香烟虽然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但却是建立在烟民的健康损害上。在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全民健康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且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若不能有效抑制这股风气,则会让发展的源动力不足。单靠强制政策、个人情感因素来禁烟,终究无法从根本上驱逐掉香烟的“如影随形”,只有让它回归原始属性,成为一种普通消费用品,那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一劳永逸。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发布者:实习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bykq888.com/dianziyan/zixun/30670.html